中国饮料行业历经30年的发展,先后经历了数次革新和发展浪潮:碳酸饮料、茶饮料、果汁、包装饮用水等品类都曾经各领风骚多少年。纵观行业的历次变迁,可以看出革新离不开宏观环境的无形推动,同时行业内各领先企业的风格、结构、战略都对这场风云的变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甚至是企业的制度和员工都会对这一行业推动产生一系列的蝴蝶效应。
首先从产品的核心优势上来做个简单的分析,纵观国内领先的植物蛋白饮品企业,如承德的露露、大寨的核桃露、椰树的椰汁这些无不都是占据了产地的资源优势,就如同法国葡萄酒在世界的地位一样:“产地决定了产品的品质和声望。”原料原产地的地势、阳光、土壤…成了制约行业发展的一大要素。
由于多数植物蛋白企业这种“产地销”的市场格局,导致很多企业纵然有品牌、有市场却总也走不出、做不大。国内领先企业承德露露这些年来一直停留在北方市场,南方市场难见作为;同样,南方企业维他奶至今也无法分得北方市场的一杯羹。
回到植物蛋白这一品类的产品上,植物蛋白产品的产品线宽度远远没有达到果汁饮料品类的行业标准。果汁饮料行业从初期的橙、葡萄、草莓等大众口味逐步发展到有野酸枣、沙棘汁、蓝莓汁等诸多小品项上不过短短几载;从单一的口味演变成多品类的混合如今也已经让人目不暇接??市面上琳琅满目的混合果汁饮品,有橙+芒果、苹果+猕猴桃等复合果汁饮料,也有果汁+蔬菜汁的复合果蔬饮料,更有果汁+牛奶、果汁+果粒这样营养、口味俱佳的果乳、果粒饮料。相比较而言,植物蛋白饮品的品类目前却仅仅局限于杏仁、花生、大豆、玉米、椰子等几个品项,而与其他几个品类的搭配更是远远没有成为规模、提上日程。整体行业中对于品类开发做出尝试的企业如银鹭的花生牛奶却陷入了“不伦不类”的尴尬。
这不仅仅是企业创新力的问题,国内整体植物蛋白饮品行业的工艺落后也制约了整个品类的发展。植物蛋白饮料属中性饮料,实现上文所述的混合果汁的果味产品技术难度颇大,多家企业多次尝试却无法突破;而常见的UHT(超高温瞬时杀菌)这种杀菌工艺也使得多数产品无法采用目前市面上最为流行的PET包装。无奈,多数植物蛋白饮料只能停留在三片罐、利乐、PE等包装形式上。这些包装,明显在便利性、美观度上相较于PET略逊一筹。遍访终端,PET包装形式仍是市面主流这一地位至今也无法动摇。
文章开头提到宏观市场环境、行业背景固然重要,但是作为一个较为年轻的新兴品类来说,行业内各厂商对整体趋势的推动作用其实更为重要。植物蛋白事业历经十年发展,目前的市场格局却仍停留在初期的诸侯割据时代,同一市场上各厂商间的市场量此消彼涨,却难见携手共赢的姿态。这种仍停globrand.com留在初级阶段的竞争态势,直接导致的结果是植物蛋白行业没有一个统一的行业标准;各厂之间的产品差异化很大,没有一个能真正说服消费者购买植物蛋白产品的理由。甚至,大多数的消费者对什么是植物蛋白这一概念都并不清晰。这也证明了这一行业目前正处于导入状态,市场上升阶段的竞争是无序的,其实也是毫无意义的。而恰恰很多植物蛋白饮品的生产企业并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患得患失使得这些企业加紧了对销量、对局部市场份额的偏执,却忽略了整体行业的良性发展;忽略了对于市场的培育、对于消费者的教育。植物蛋白饮料的市场,其实更需要的,是一个能引领行业发展的领导品牌,是一个具备这样全局观念和高度意识的企业。
这就具体化到了各企业的战略方向:是先把盘子做大,再分吃盘子的一角呢?还是独占眼前这小盘子呢?答案是很明确的,我们没有选择的必然要选择前者。这关系到所有植物蛋白饮品的企业的存亡??“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市场竞争是整个行业发展的催化剂,也是助燃剂,它起到的作用绝不是导致“你死我活”的结果,而是健康的、良性的来推动行业发展。在这场并不血腥也尚算不上残酷的竞争环境中,最终会有企业能顺应天下大势,成为一方霸主。就如同乳业行业的成长成就了今天的蒙牛,果汁行业的兴起成就了今天的汇源。
2010年,对于植物蛋白行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年,对于很多意图这个行业的企业来说,更是战略性的起点。国家对于植物蛋白饮料行业的政策倾斜,宏观经济的平稳回升,饮料行业同质化愈发严重,消费者对于健康、营养的需求也达到前所未有的状态。多方利好消息频传,谁能抓住这个机会,谁就能顺势而上。国内领先的植物蛋白饮料生产企业如承德露露、四平宏宝莱、厦门惠尔康等等,经过过去十年低调而稳健的逐步运作,经过十多年的厚积薄发,不仅累计了足够的资金,也积累了相当的市场运作经验,看遍几大饮料品类的兴衰,正等待着天时、地利、人和蓄势待发。(作者 王?)
TAG:|植物蛋白|饮料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