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翟晶晶
上海交通大学海外教育学院基业长青•创二代班师生们日前奔赴苏州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家访行程。三个家庭,一二代敞开交流、平等对话,还有职业经理人对家族企业的理解,让这一次家访行程满满,收获多多。此次家访看到的不是家长的忧虑和二代迷茫,而是创二代的精神崛起。
第一站:盛尔登纺织
创业的思维
盛尔登纺织创立于2000年,至今已有14个年头,在董事长卓登闹的带领下,公司从面料贸易起步,做到了如今年营业额过3亿元,出口诸多国家和地区的纺织品加工企业。盛尔登纺织所在的盛泽镇是吴江的经济中心,吴江的重点企业都聚集在这里。温州商人常被称为中国的犹太人,他们有坚忍不拔的拼搏精神和超前的经商头脑,卓登闹就是其中之一。
“当年的生意是一分一分做起来的。最早做服装面料生意,从苏州到兰州要坐48小时的火车才能到。”卓登闹回忆起创业时的艰辛无不感慨。当他谈到儿子卓志翔的创业问题时提出了要求:创业要有方向,要周全考虑,需要一个了解行业的人帮忙把关;创业不分大小,老一辈的企业家都是从小企业做起的;创二代要想着父母辛苦赚来的钱不容易,如果亏了怎么把钱赚回来,要有承担责任的能力。
卓登闹还说:“创业不是普及到每个用户,最重要的是从零到一百的用户如何开发。创业不是砸钱,创的是思维。有的人适合、有的人不合适,不适合的人再多的钱也可能不成功。创业不是一股热情就可以的,一股热情过后要想明白怎么做。”
第二站:宏胜投资
父子比翼双飞共发展
位于苏州干将路上的言子书院,曾是孔子弟子言偃的祠堂,叶圣陶也曾在此执教,现已成为苏州宏盛投资集团旗下的高端文化场所。第二站的家访就在这里进行。学员王谧是苏州宏盛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江海的独子,在他身上我们看到的却是憨厚从容、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品质。这和父亲王江海的培养教育是密切相关的。
王江海出生于苏州郊县农村家庭。1982年怀揣200百元到苏州独自闯荡,自立自强,2000年成立了投资咨询公司,2006年成立了集团公司,抓住了房地产最好时机。2010年,王江海深感房地产泡沫将会被深度调整,开始寻找新的发展方向。与时下制造业企业流行的涌向互联网、金融与文化产业不同的是,王江海这次却选择了回到制造业。
“我在德国游学的时候深深感受到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大国就不成其为大国。与房地产和金融相比,真正能够传承百年打造基业长青的往往是制造业。”谈及原因,王江海如是说。王江海毅然收购了一家拥有全球先进技术却经营面临困难的强化钢丸企业。他现在三分之二的时间是放在了这家收购企业上,虽然每天都很辛苦,但是这种坚持是值得的。“你们游学重庆期间,深夜收到儿子王谧发的短信,希望爸爸不要这样累,我觉得很感动很温暖,儿子长大了。”
如今,王江海已经开始布局接班人教育,通过传帮带的方式培养王谧。“给他一个小平台从基层做起;到房地产公司做总经理做助理,学习工作经验;创造一切机会带出去,带在身边让他学习怎么处理事情,做启发式教育。在所有重大决策的中,始终坚持与儿子做平等的敞开式沟通。”
第三站:施莱医疗
做好企业,照顾好父母
作为基业长青•创二代班班长的施国平算是1.5代,他在父辈基础上开拓创新,做出了很多在继承中超越父辈的成绩。施莱医疗创建于1993年,由父亲施迎敢一手创建,作为国内第一家专门生产采血针耗材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企业集产品设计、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
总经理施国平带领老师和同学们参观了全自动化、高精密型的生产车间,工业文明的精密精神在这里表现得淋漓尽致:最小的针头直径只有0.2毫米,无数个自动化的机械手在来回挥舞。在刀具车间,很多设备都是由施迎敢亲自研发的,他也被公司员工亲切地称为“施工”。就在不久前,施迎敢刚刚病倒在办公楼里。“让他不工作这很难,甚至不可能。这次父亲生病也提醒我,作为儿子陪伴关心父亲不够。我们,在做好企业的同时,也要好好照顾父母。”
因为父亲仍在静养,施国平悉心安排了施莱医疗运营总监杨权与家访师生进行交流。杨权加入施莱前曾在外企就职做企业高管。是什么样的魅力让他放弃高薪职位来到一家中国家族企业呢?
在杨权看来,外企和中国民营企业其实是一回事。只要是民企都是最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是真正代表希望的。如果说中国要崛起,民营企业就一定要崛起。“第一次到施莱就被震撼了,颠覆了很多以前对中国民营企业的看法和认知。企业特别强调创新,这里很多生产设备都是自己研发,由两代人共同完成。中国将是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也会逐步成为全球的创新基地。来到施莱是因为与施总有一个共识,就是打造百年老店,做一个基业长青的公司。”杨权说。
(责任编辑:HN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