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5年会的“信息化与经济转型”分会场座无虚席。午后时分,会场俱乐部阳光厅里照射进和煦的阳光,来自国内外各行业和各领域的众多权威嘉宾在这里就信息化与经济转型这一重要议题展开了精彩且深入的探讨。
按照惯例,分会场的最后15分钟是留给记者提问与主持人陈述总结的。而作为主持人的爱立信集团董事长雷夫?约翰森热情地率先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国强发出了提问。
雷夫·约翰森提出,世界上有很多的国家都在争论下一个创新或者是高新科技行业会在哪儿出现,特别是需要有资源来进行创新和构造。大企业与小企业在信息化创新领域都有着怎样的不同优势?政府将如何提供一些创新的框架,来分别加强其发展?
对于外国企业的提问,隆国强全程认真且无需翻译地会心聆听着。他指出,对中国这样一个大国来说,面临着双重机遇。一重机遇是我国有大量的传统产业,无论是第一产业制造业,还是服务业,都与创新型国家有着很大的差距。所以,通过创新学习追赶的空间非常之大。这些创新的方向是比较明确的。因此,在这样的追赶过程中,相对规模比较大的企业具有一定优势,可以通过规模来分摊创新的成本。
另一个重要机遇是,同时面临着一系列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这些前沿技术革命未来的方向是要靠市场去试错的,没有人能够明确地说下一步是哪个方向,必须让市场去试错。在技术试错的领域里,大企业与小企业都可能发挥其作用。尤其是小企业,试错的成本相对低一点。但是其需要有一个金融的机制来引导资金迅速向那些试对了的企业汇聚,这就是创新型小企业,加上风险投资、产业资本、资本市场这样一套金融安排。
隆国强总结道,对于政府来说,既要在传统产业这种大企业相对优势比较明显的行业里,去引导和支持大企业开展创新。同时,又要在小企业有优势的前沿领域的创新层面,来构造一系列的体制机制。
“对中国这样一个大国来说,其实不用做选择,大企业与小企业这两者无疑都要并重,不可偏废。”隆国强强调。
(责任编辑:HN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