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王雅?
近日身体欠佳,在家待了几日,吃药少语多思考,进而联想到近日的一些人一些事。时隔12年,第六届上海文学艺术奖近日再次举行,看到了不少许久未在公众面前出现的老艺术家,和一直在幕后辛勤工作的老一辈文学家。十二位“终身成就奖”的获得者,却大多已到了耄耋之年。
百岁高龄的徐中玉先生曾主编的《中国古代文艺理论专题资料丛刊》4卷700万字,是目前该领域的权威著作。去年他将自己毕生积蓄的100万元拿出来设立奖学金,奖励那些品学兼优的学生。舞蹈家、导演舒巧女士,在获奖感言中提到:“我要做到生命的最后一分钟,所以我希望自己再多活些,再为舞蹈事业多做些……”几十年来,他们一直默默在自己的领域中奉献着,在他们的身上我看到的是真诚、感动、是标杆、是青春、是精神,是力量。
美术家贺友直老先生说:“我拿‘上海文学艺术终身成就奖’感到很难为情,因为我奋斗的阵地连环画已经没有了,被淘汰了……”当我听到“被淘汰了”这四字时特别心酸:一个真正深入到普通大众生活的艺术载体,一个见证着时代社会发展与民风的大众艺术,一个无数绘画工作者真诚奉献的天地,就这么“没了”。
近年来,各级政府对于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别热衷,上海的连环画“申遗”了,日前又有162项传统戏剧被纳入“非遗”。然而在我看来这些举动并没有让人们再度认识这些瑰宝,倒像是为它们立了一个个“衣冠冢”。祖宗为我们留下了如此多的艺术文化宝藏,而现在我最怕看到的新闻就是《“XX被列为非物质遗产”,将对此进行修缮与保护》。按理这应该是件可喜的事,可我却害怕它被“整”得面目全非,匠气与商业气盖过了它的历史气蕴,刻画在它们身上的岁月沧桑被抹去。我不想当要了解敦煌艺术的时候,找不到中文读物;我很无奈每次看到有质量的关于中国文物展及研讨会是在老外的地方,是在法语、英语的书中;我不想感受大唐文化要去日本的京都,我不想看一出《兰陵王入阵曲》要去神奈川!要知道它是中国戏剧史上举足轻重的戏,是我国史籍记载中最早的一部戏,虽已失传,然而让它“重生”的却是日本人。
前阵子接受一家法国媒体中文版的采访,被问及法国最吸引我的地方在哪里?我的回答是:“文化、艺术、创意、自由!我去每一个城市,必去的定是当地的美术馆、博物馆、音乐厅、咖啡馆、书店……这些地方体现着这是个注重文化,享受艺术的国度,细节体现着无限的创意,而精神的自由则渗入在每个法国人的血液里。”巴黎不会因为它的最高楼只有53层就不是世界重要的城市。相反,它是文化的中心,艺术的中心。“大学之大,不是大楼之大,乃大师之大”,为什么上世纪初的中国大师云集,而现在却出不了大师?为什么我们不能静下心来好好研习我们自己的文化,实际地去做一些教育、保护与传承,而不是做那些浮夸的面子功夫,去追逐一些没有营养的娱乐垃圾?
文化与传承,这个话题很大,并非千余字能说清说明,我只想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人,只有认识自己的文化、尊重自己的文化,才能信心满满地站在世界的舞台上!真诚地实实在在地去了解自己的文化、传承自己的文化,这对我而言,是作为一名华夏儿女最基本的责任。
2011年我发起公益慈善项目《爱与艺术同行》的初衷,就是想让更多国人走近艺术感受文化,我相信艺术能让生活更美好,文化则让生命更厚实。我希望通过艺术活动来传播文化,希望让更多贫困地区的孩子能有机会接受基础艺术教育,希望更多的外国人能了解我们的中国文化,所以近年来,我在国外的音乐会中都会演唱中国艺术歌曲,在国外开展的声乐大师班中,一定会加入中国音乐的教学部分。
tips:
王雅?/旅法青年声乐艺术家,国际青年艺术家联盟创始人兼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