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焱
“法国创造了品牌奇迹,而中国创造了经济奇迹。中国企业正从经济奇迹走向品牌奇迹,品牌建设才是确保企业长久发展的根本动力所在。”8月26日,品牌战略专家、巴黎多媒体传媒大学教授杨晶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品牌竞争力学派创始人李光斗告诉本报记者,企业品牌的建设要以诚信为基础,产品质量和产品特色为核心,才能培育消费者的信誉认知度,企业的产品才有市场占有率和经济效益。品牌建设包括了品牌定位、品牌规划、品牌形象、品牌扩张等。
杨晶认为,要想实现从经济奇迹到品牌奇迹的跨越,国外品牌的成功经验可以助力国内企业的品牌建设。比如,法国品牌在全球范围的成功可以为中国企业品牌建设提供一个成熟的模式。
事实上,法国是品牌的故乡,路易威登、普拉达、古奇、香奈儿、华伦天奴、范思哲、迪奥等都是全世界知名的品牌。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前不久在官方网站发布新闻,宣布该机构的全球品牌数据库的商标数量出现大幅增长。最新加入的6个国家的商标数据,包括美国专利商标局的所有数据,使该品牌数据库的商标数从220万激增到1090万,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免费公共商标数据库。
关于法国品牌的历史,杨晶认为,法国品牌都有自己的历史,因为真正的品牌是不需要宣传的,很多品牌起源于皇家,由于皇家的没落,才渐渐走向民间,这些品牌也需要寻找自己的市场。
“提高企业知名度可以强化企业的竞争力,并对企业发展形成一股无形和持久的推动力。事实上,企业品牌将大大有利于企业知名度和竞争力的提高,这种提高不是来自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而是靠品牌这种无形的文化力。”李光斗称。
杨晶表示,产品和精神文化要一致,知名的品牌都在讲述同一个故事,品牌不是社会给企业如何定位,而是企业自身发自内里要做一件事情,进而去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李光斗分析,城镇化是国内企业从事品牌建设的契机,要知道,城镇化战略的崛起能够拉动巨大的内需。
为此,杨晶认为,现在品牌早已经完成功能性到社会性的嬗变,品牌消费的社会意义日益凸显,而不仅仅是消费者的功能属性。
在谈及中国企业的品牌建设时,杨晶指出,不少国内企业在国外设厂或是收购一个法国品牌,这仅仅是一个镀金的过程,对于自身的品牌建设没有太大的帮助。
“企业做好品牌建设,最重要的是扎根当地,使自己的产品融入到当地的经济、文化发展之中。这才能使企业发展出现良性循环,品牌建设自然就会水到渠成。”杨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