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元1双的运动鞋售价可以高达100元,其中,品牌价值可能占了溢价的40%。”3月28日至29日,在上海举行的第三届中国品牌圆桌会议上,经济学人集团商务总监大卫?莱尔德(DavidLaird)如是描述品牌价值的巨大商业意义。
中国品牌圆桌会议由经济学人集团举办,超过130名欧美及亚太的企业界高层和知名品牌营销人士参加了此次会议。
近年来,品牌的概念正逐步被中国市场所接受,企业对于品牌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但无论是国际品牌在中国的推广,还是中国本土品牌的国际化都面临着许多问题。智威汤逊广告有限公司中国区首席执行官唐锐涛认为,“大多数中国本土公司都停留在销售驱动的层面”,商品仍只是单纯的产品,缺乏品牌价值。
对此,为多个知名国际品牌做广告、市场分析的扬?罗必凯(Y&R)公司颇具发言权。该公司品牌资产分析师林雨告诉记者,在中国,大多数的企业更注重销售业绩,而忽视了品牌形象的树立。而一些国际品牌则用最高端的一线产品来打广告,树立品牌形象,而用大众化品牌来获得在中国的销售额的增长。
作为全球最大的广告客户之一,百事国际集团市场部副总裁李自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虽然不能透露公司每年在广告投放上的具体支出,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公司的广告回报率每年都有提高。李自强认为,品牌的成功源于准确定位,并通过多元化渠道投放广告,将品牌所蕴涵的价值观传输给目标消费群。
当李自强被问及中国本土品牌发展的困境时,他指出:“缺乏品牌意识和创新能力是中国本土品牌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此,莱尔德则表示,中国本土品牌研发投入的缺乏,是本土品牌建设举步维艰的关键。据了解,1996年,中国在品牌研发上的投入仅占GDP总值的0.6%,2006年,研发投入预计是GDP的1.5%,“这在一些国际品牌看来是不可理解的”。
对此,唐锐涛的分析是:中国企业的发展历史比较短,在投资能力上实在有限。此外,中国人比较注重实际而非细节,因此,在这个功利的大环境下,长期为研发买单当然不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
TAG:|品牌大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