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市场营销三大黄金法则
尽管“硬着陆”的警报不绝于耳,中国那看似源源不绝的新生消费群体对许多外资公司仍然具有无穷的诱惑力。
然而,中国消费者到底想要什么呢?
外界尤其是西方国家的公司对中国存在的一个常见和最大的误解是:中国经济在过去二十年的高速增长已推动它走上“西化"的道路。
不错,在中国的大街小巷,可能随处可以见到人们一边喝星巴克咖啡,一边拿着iPhone手机高谈阔论欧洲的最新潮玩意;但就此论断这是一种“西化”形式,未免有点肤浅和想当然了。
中国正在走向现代化和国际化,但称之为“西化”,那完全是忽视了中国数千年的文化和历史。
中国拥有源远流长的文明和永恒的文化价值观,其围绕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世界观是那样的独特。
外界许多人把中国境内涉及不同政见者的重大事件、反文化传统的艺术家、蓬勃发展的在线社区和粗俗的摇滚音乐会等等也看作是西方自由主义在中国日益成长的迹象。
这又搞错了,不错,中国正在蜕变,但预言中国的文化传统将出现根本性的改变那是不着边际的。
改变不等于革命
推动中国社会蜕变的一个因素是互联网的应用日益普及,这为中国消费者开启了新的天地。
中国人拥抱网络世界的速度和热忱无疑是令人惊叹的。但“变化不等于革命。”此外,与其它事物一样,互联网的影响不应该被误认为是一个西化的现象。
中国存在着一种根深蒂固的儒家思想,那就是彰显个性总是与适应融入相冲突,雄心勃勃与墨守陈规相矛盾。
中国人的心态是个人主义并不可取,除非它产生的结果得到他人的认同。在消费文化层面,这体现在炫富心态和守财心态之间的恒常冲突上。
炫富心态体现在购物行为上便是炫耀性消费,着眼于当下,着眼于突出自己的身份地位。与之相反的是自我克制的心态,也就是渴求稳定、居安思危的心态。因此,中国的平均储蓄率达到年收入的35%至40%。
三个黄金守则
基于上述论点制定所称的“在中国市场营销的三个黄金守则”。当中首要及最重要的守则是必须设法尽量让顾客在公共场所消费,这样才能为产品谋取最大的利润率和溢价。
这正是许多突显使用者身份地位的品牌比其它品牌更受欢迎的原因。更确切地说,这解释了为什么过去二十年奢侈品在中国市场能够保持双位数的销售增长。
营销人员要做的远远不只是要迎合炫耀消费的心态,他们还得调整商业模式以适应中国消费者的其它需要。
星巴克这家优质的咖啡零售商已成功扎根在中国这个拥有久远的喝茶文化和历史的国度。
星巴克特意为中国市场改变其整个零售策略、产品系列和店铺设计,强调顾客的优异身份,使其店铺与品味和成功概念联系起来,让人们乐意光顾。
此举的成果是有目共睹的:星巴克在2000年开设其第一家中国门店后,业务发展得非常快,预计到2015年时在全国各地共开设1500间门店,使中国成为其在美国以外的最大市常更重要的是星巴克在重庆卖咖啡的价钱比在芝加哥还要高。
哈根达斯冰淇淋也采用了大致相同的经营模式,中国的消费者不会躲在家里享用售价比外国价格还要高的优质冰淇淋。
在中国,人们更刻意要在公共场所消费,让别人看得见,以突出自己的身份地位,获得社会认同。
外在化效益
第二个黄金守则是必须把产品的效益外在化:产品被看成是达致某种目的的工具,它们必须要有助于你的人生向前迈进。
TAG:市场营销 营销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