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群”崇拜狼的社会心理现象不仅滑稽,而且有些诡异《狼图腾》虽是在谈狼但“狼崇拜”事实上已经涉及到了人类社会内的人“狼”之搏,和“社会生物链”构建而“羊”要想跳出“羊群”的宿命和循环就必须要懂得《狼图腾》背后的社会心理密码。
春节期间看了电影《狼图腾》,印象最深的是恶风肆虐的雪夜,人、马、狼在草原上并行突进、抵命相搏的精彩一幕。
当然,结果是在宏大背景音乐的衬托下,以狼的光荣胜利和人的气急败坏告一段落。
虽然《狼图腾》是一部非常值得推荐的诚意之作,但依然觉得“羊群”崇拜狼的社会心理现象非常有意思,甚至有些诡异。其内容虽是在谈狼,但这种崇拜事实上已经涉及到了人类社会内的人、“狼”之搏,和“社会生物链”构建。这些在电影和原作中几乎没有涉及,值得在此一一展开论述。
“狼崇拜”的三个诡异之处
应该说,人对狼的“崇拜”有诸多诡异之处。
诡异之一,在草原上,狼其实是草原民族的生存竞争者,对人的直接伤害自不必说,狼对牲畜的伤害和对有限生存资源的争夺,都在对人构成根本性的威胁。即使人们为自己死敌的强悍和智慧而心生敬意,也远不至于达到“崇拜”的程度。
当然也可以换另一种理解,这也是诡异之二:曾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说草原上有很多黄羊,因为狼的存在,这些黄羊每天都活在死亡威胁之中,但有一天狼被人类赶走了,一段时间之后,这些黄羊的奔跑速度和生存能力也随着狼的消失而迅速下降。由此,人们意识到这些狼存在的可贵。也就是说:“羊”虽然频频受到狼的生存威胁,但意识到没有狼就没有健壮的自己之后,对狼产生了敬意??可逻辑上的疑惑依然是:敬意可以勉强理解,但为何对生存的威胁者到了崇拜的程度?这个跨越是怎样完成的?依然是很模糊甚至不可思议的。
而诡异之三是,对“狼图腾”的崇拜,汉人比蒙古人更甚!
不仅《狼图腾》一书的作者是汉人,引起崇拜热情的核心读者群也是汉人。在此引用蒙古族作家、《大漠狼孩》作者郭雪波的一个声明:“蒙古人,崇拜长生天、长生地,崇拜自然,崇拜祖先,并祭拜以天地自然和祖先为象征的‘敖包’。草原上,狼和游牧民族是生存竞争对手,是敌对关系。蒙古人历来爱憎分明,不会把敌人当做崇拜的偶像……这纯属作者对另一民族文化不了解的肤浅妄说,一种商业炒作,不惜歪曲牺牲另一民族的文化。”
汉人比蒙古人更崇拜所谓“狼图腾”的现象,其实解答了笔者心里的困惑:如果你已经是狼了,又何必去崇拜狼?只有羊才会去崇拜狼,并且对狼进行有选择性的描述,以及有选择性的形象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