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谢丹丹
一边是线下零售企业频频关店,另一边是淘宝创造了线上电商的狂欢。面对互联网的来势汹汹,传统零售业或恐慌、或思变。
然而,改变的前提是什么?
全时便利店总裁张云根的答案是:认清自身优势和互联网对于所在行业带来的影响,分析互联网企业的成功经验和所面临的压力,将自身优势与其结合从而寻找机会。
在短短4年时间内,全时便利店扩充至200余家,单店毛利率达32%,仅次于外资便利店7-11。2014年,全时启动互联网转型,凭借其“快餐、饮品、便利、金融、服务”五位一体的重资产模式,获得商界传媒评出的“2014年十佳商业模式”称号。
当电商如火如荼、并且将跨界的手迫不及待地伸向便利店之际,全时便利店的成功反击,可作为互联网转型的优秀案例。
用非标准化产品抵御冲击
面对自怨自艾的声音,与互联网企业相比,传统零售业难道就优势尽失了吗?
不!
在张云根看来,互联网的本质是打破信息不对称的状态。“零售企业可以通过互联网和消费者构建更加稳健的消费平台,把商家和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传递得更加精准。”他自信地对《中外管理》说。
但同时,互联网也给传统零售业带来了更大程度的冲击,但冲击的大小不能一概而论,而要依据其产品属性。
张云根认为,传统零售业的产品标准化程度越高,遭受互联网的冲击性越大。如果产品标准化程度低或依赖于服务产生的产品,对于这样的企业而言,互联网产生的影响就相对较小。例如餐饮行业,2014年行业增长率仍然高达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