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云已经成为社会组合资源的模板,云的概念开始深入人心。阿里、海尔、苏宁、携程等企业都已开始做云台,这是大型企业组织转型的必然选择,没有“之一”。
趋势2:内部市场化驱动“经营型创客”
“经营型创客(Entrepreneur)”即是海尔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对于创客的定义??具有创业精神的人。如何能够让这类创客随需调用?内部市场化模式是最直接的办法。
一旦将激励下沉,让员工变成经营型创客,为自己的收入和成本负责,那么人人都会经营着一家名叫“自己”的公司,每个人的钱都是自己挣出来的。
这种模式的运作方式是:当一个创客发现用户需求,而他无法独自满足,就可以作为发起创客找人成立一个公司(也许是企业平台上的模拟公司),建立“合伙人关系”。这个公司能够迅速找到其他内部供应商,建立“外包关系”。这样一来,所有的资源都随需求被迅速调动,连接成一条高效的价值链。无论是“合伙人关系”,还是“外包关系”,都是以金钱作为载体的强激励,都是没有衰减的,链条上所有节点的创客,都是为自己打工。
进行相关实践的企业很多,最典型的就是海尔,它是彻底的内部市场化改造。任何一个部门、创客都必须找到自己的用户,找不到就证明这个部门或创客没有价值,会被淘汰掉。
内部市场化的尝试,有两个典型误区。
其一是全员持股。这是一种最无效的治理模式,股权像撒胡椒面一样分散在员工当中。这样就能让员工把企业当成自己的?显然不能。对于员工来说,只是在工资中多了一个名为“股权激励”的奖金部分(当然,股权出售还有一次获利)。真正有效的治理模式是,资源价值、调动资源的权力和获利一定要三点一线。但全员持股后,单个员工没有办法决定公司业绩,即使能,也没有办法获得公平的回报,此时经济学中的“卸责”现象肯定会出现。所以,持股的对象一定不能是公司的股权,而是创客们自己业务的股权。换句话说,一定要将激励下沉。
其二是前段时间很火的阿米巴模式。“阿米巴”之间不是用货币进行交易,而是用虚拟的货币信号??单位时间价值。但阿米巴模式的一个问题是没有将激励下沉到员工的单元,部门(阿米巴)经营的业绩也不会为员工带来实际经济收益,稻盛和夫强调阿米巴是为了打造一场“激动人心的经营游戏”。所以,严格意义上说,阿米巴也不是内部市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