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原宁辰 摄影:张旭
来源:《中国慈善家》2月刊
50岁的杨建初计划写一部名为《中药》的小说。这部小说讲述的是一名大都市的职业经理人因为妻子身患重疾,辞去高薪工作,举家迁到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过着简单的生活,并且成立环保组织守护那片土地。
这是杨建初真实的人生写照,充满了戏剧性。公关危机处理“实战派”
操着一口浓重湖州口音的杨建初目前的身份是武陵山生态环境保护联合会会长。这是一家在湖南张家界(000430,股吧)注册成立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致力于横跨4省71县市的武陵山片区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2007年3月22日之前,杨建初的职业角色恰恰与此相反。他是跨国造纸企业金光集团APP公关部负责人,每天的工作,是与各种民间环保组织及高校环保社团打交道,处理金光的环境危机。
媒体人出身的杨建初对自己出色的“实战派”危机公关处理能力很是自豪。金光集团拥有六百多万亩林地,产能700万吨,因在云南、海南大面积种植桉树林,遭到来自绿色和平、自然之友、中华环保联合会、北京地球村及北京林业大学山诺会等民间环保组织和高校社团的批评,“他们认为这导致对原始森林生态环境的破坏。”
在舆论的风口浪尖上,杨建初很快找出了应对策略,成功地化解了一次次危机。他先是带头在云南澜沧资助了三名贫困失学儿童,在企业内部发起募捐,并以企业名义做了大量公益活动,后深入大学演讲,为品学兼优的贫困大学生设立奖学金,并为他们提供暑期实习机会,甚至带领大学生一起到野外实践种树。
在他的“实战派”公关策略之下,多家环保组织对金光集团的态度慢慢由批评转为肯定,这样的逆转却导致一名知名民间环保人士廖晓义的愤怒?因为对中华环保联合会关于金光集团林浆纸一体化调研报告持有不同意见,2007年1月她辞去该组织理事职务。
在和各类民间环保组织打交道的过程中,杨建初的认识慢慢发生了变化。尤其是梁从诫、马军、李力、霍岱珊等民间环保人士的言行给了杨建初很大的影响,与自己拿着高薪、出差坐飞机、住星级酒店不同,这些环保人士大多工资微薄,出差时大多住在青年旅社,甚至坐着没有卧铺的长途火车出行。他开始思考:“这些人是为自己吗?他们是为了生态环境,为大家,其中也包括我自己。”
2007年3月,因和自己的上司理念不合,杨建初从金光集团辞职。两个月后,他自费报名参加了为期一年的清华大学首届环保创新管理高级研修班。同时,他开始以一名普通环保志愿者的身份,加入中华环保联合会,投身环保公益事业,先后自费到湖南、广东、贵州等地进行生态考察和污染企业调研。绿色创业之路促使杨建初真正做出转变、投身武陵山自然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契机,源于2010年他妻子的一场大病。本来只是一个小手术,因为手术室环境污染,妻子手术后发生感染,病情加重。彼时杨建初放下所有事务,在医院整整照顾了妻子半年多。这半年时间里,他对人生、亲情、环境有了更多的思考和感悟。他决定等妻子病好后,找一块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的地方,和妻子安享简单的田园生活。
在杭州、安吉、峨眉山等地做过短暂停留之后,最终他和妻子将家安在了湖南张家界。初见武陵源,杨建初就被那里美丽的山水所震撼,那里每立方厘米空气中的负氧离子含量高达10万。“居人共住武陵源,还从物外起田园”,这是唐代大诗人王维在《桃源行》一诗中的描述。此间的奇崛美景也被好莱坞导演詹姆斯?卡梅隆所关注,2009年科幻大片《阿凡达》中潘多拉星球上瑰丽的哈利路亚山正是取景于张家界武陵山脉的南天一柱。
杨建初不想看到武陵山地区像他的老家浙江湖州,或是广东清远那样,因为只注重经济发展致使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我有一个比喻,我老家太湖流域像刘姥姥,饱经沧桑了;而武陵山区像林黛玉,非常美但弱不禁风。这种地方你不保护,伤害起来更大,因为它的生态承载能力很有限。”
于是,本想着安居在武陵山开荒种菜的杨建初再次转变他的人生轨迹,走上绿色创业之路,在当地发起成立了武陵山生态环境保护联合会。为了能够顺利注册,他将全家人的户口从广东迁到张家界,为此还耽误了女儿的高考。
对于他走的这条路,很多人不理解。一个老朋友笑话他,“他说杨建初,你又不是一个大企业家,也不是什么富豪,搞环保要有经济实力。你自己都没钱,孩子上学都很紧张,你还搞什么环保呢。”杨建初回答,“一个人的力量可能有限,但是如果把各种社会资源整合在一起,大家来做一点事情,是可以做到的。”
几年来,杨建初在武陵山片区的环保事业推进得有声有色。他将当地大学生、退休家庭主妇等力量组织起来,采用多种方式推广环保理念,并将景区厨余垃圾回收,利用科学手段转化成有机肥和生物酵素,减少垃圾污染,以及开发当地特色有机农产品(000061,股吧)和民族文化生态旅游。
随着工作的深入,他发现武陵山的环境资源需要跨省的多方力量共同维护。2014年,在当地政府支持下,他在湖北恩施也发起成立了武陵山生态保护联合会,未来计划在贵州铜仁、重庆黔江等地也成立同名的民间环保组织,实现省际区域间的环境对话和相互协作。“它更多的是生态环境教育,引导当地政府官员和当地企业,更好地保护绿水青山。”
为了维护机构运转,杨建初先后投入了30多万个人积蓄,直到他参与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SEE基金会)的“创绿家环保公益创业资助计划”,获得资助10万元,一位企业家后来也支持了他5万元。“经常在外边出差,还要招人,搞活动,开销还是蛮大的。”
这已不是他第一次为了自己认定的事情倾囊而出。2001年初,他买了一部爱立信手机,三个月时间修了七次,联系厂商未果之下,他将爱立信告上法院,被媒体称为“蚂蚁撼动大象”的较量。在经历一年零七个月的漫长维权后,他花费10余万,官司最后胜了,他只获得了退机和部分费用2295元。但是他的这一坚持最终“推动了手机三包政策的出台,也导致了一些手机巨头改善他们的售后服务。”
从维护个人权益,到维护公司利益,再到维护整个自然生态的长远效益,杨建初的人生一波三折,豁然开朗。杨建初知道自己没有选错。“说真话,累是累,但是活得很充实,幸福指数很高。”
目前,除了武陵山的生态环保工作之外,他又酝酿了一个新的愿景和计划。藉由2014年年底国家环保部、工信部、商务部出台的关于《企业绿色采购指南(试行)》标准,杨建初计划成立一个全新的组织,建立一套企业绿色指数和绿色信用评价体系,从环保的角度对制造业的全产业链进行第三方监管,通过统一标准对企业进行打分,并对公众公布,进而通过市场力量的影响,对企业进行环保行为敦促。
“我注定要成为一名环境保护者,因为我的母亲叫水珠,父亲叫土林。我是水、土地、森林的儿子。”在一次公开的演讲现场,杨建初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