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逐渐做大的中国企业开始将视线从国内拓展到海外,中铝意图收购力拓,联想并购IBM市场部,美国悍马在中国求购等等,仿佛一夜之间中国成了整个世界的主人。
然而上面说的这些并购实例大多是不甚成功的案例??或买到尾货,或换来鸡肋。掌握法律与控制谈判这两种在跨国并购中保护自己、获取利益的手段也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家所重视。
中国建设银行高级研究员赵庆明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的谈判策略还有待调整。“现在是网络时代,所有被并购公司的信息我们都可以很轻松地获取,被并购对象很透明。在这方面是不存在太多阻碍的。而我们为什么还有很多合作项目谈不拢?我觉得主要是谈判技巧上存在问题。”
赵庆明认为,我们目前的企业并购太过直接了,“现在中国是有资金,但是我们也不能太横冲直撞了。一直以来西方对中国都存在着不良印象,我们自己去谈,很多时候会遭遇生意以外的问题:比如民族情绪、政府阻碍。可能一个欧洲公司并购一家美国公司没什么,但是一家中国公司并购一家美国公司就会引起轩然大波。在这个时候我们可以考虑换个思路,和一些金融机构,比如一些国际大投行合作,以委托理财的形式寻求一个代理。然后由这些国外的法人公司出面进行谈判,这样就可以减少许多不必要的阻碍。”
中国世界贸易组织(WTO研究会)常务理事张经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在谈判中重点不明。张经说,“其实这也不能怪谈判团队。这是我们一直以来在思维上存在的误区。我们的谈判重点主要落在了眼睛看得见、手摸得到的成果上,主要落脚点还是做大而不是做强。我们出去并购一家企业,主要是看这个企业收购之后能够带来多少的直接效益,然而重点并不在这里。”
张经表示,我们谈判的重中之重应该落在知识产权上。张经说,“设备可以买,品牌可以创,这些都是短期内就可以收效的。但是一个企业的灵魂,能够支持其长期发展的则是一个自主的知识产权。举例来说,一个新开发的药品,我们可以拿到使用权,大概是3000万元到4000万元,然而这个药的知识产权则是这个基础的10倍。我们在谈判中,一定要将知识产权列为必谈项目,不能单纯地去替其他国家收包袱。”
宏源证券投资银行并购业务部总经理洪涛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需要一支专业的队伍来负责谈判。并且可以在并购方式上采取新思维:合作合资、股权转让,贷款换产品等等都可以纳入考虑。” 卫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