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服务指南消费指南  服务热线:400-8269-121

长三角营养保健产业联盟浙江省协会上海协会江苏省协会江西省协会安徽省协会台湾产业馆地方站浙江站上海站江苏站江西站安徽站

您当前的位置 :健康资讯 » 供应商商贸技巧

IBM发布白皮书:中国只有60家企业可以国际化

2015-02-18 来源:121健康网

在当前的中国,有多少家企业可以实现国际化?在中国企业国际化前景不明的时刻,这本是一个非常难以量化的命题。出人意料的是,IBM却给出了一个十分明晰的答案:60家。IBM的这份清单包括了47家国营企业和13家民营企业,除了联想、中石油、中海油、海尔、中兴、华为、中远洋、上海汽车集团和TCL等已经试水国际化的行业巨头,还罗列了一些低调、品牌并不出众的企业,其中有斯威特、人民电器、力帆、奇瑞、万向和雅戈尔等民营企业。把两类不同属性的企业放在一起让人错愕。为什么让实力和品牌知名度几乎不对等的企业并列在一起?以专业著称的IBM对此持有什么样的尺度?在IBM和复旦大学日前联合发布《中国企业走向全球,实践、挑战与对策》白皮书之际,《IT时代周刊》与白皮书撰写者进行了深入交流,并独家获准公布这60家企业的完整名单……

2006年4月4日,一份对当今中国企业全球化趋势、意愿、动机和挑战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的白皮书??《中国企业走向全球,实践、挑战与对策》在北京和媒体见面。这份由IBM中国商业价值研究院和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的专家们联合撰写的调查报告立即引起了企业界的强烈反响。

据在第一时间读过它的学者向《IT时代周刊》谈感受时说,该白皮书有助于中国企业针对现状和特点,评估企业全球化的条件和水平、确定差异化的市场定位,进而实现从劳动力密集的低利润型商业模式,向全球价值链更高端的业务转移。

不可否认,中国企业此前的一系列收购已经强烈表明他们开拓全球市场的雄心,并期望通过在全球范围内扩大资源及生产能力来加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只是囿于普遍存有的“国际化”认知误区??单纯出口产品,他们才走得如此迷茫和艰辛。

国内外专家一致公认,“全球化”不局限于出口,一个全球化的企业需要具备全球管理能力、创新意识、对市场的深入理解和全球的业务网络,才能参与全球竞争并在行业价值链中获取最大收益。

那么,把专家们认为的必备条件比照当前中国企业的实际情况,究竟会有哪些企业可以实现国际化?

条件之一:是否身处最具国际化潜力的行业

IBM的专家们把公司年销售额超过10亿美元视为企业能否国际化的第一项指标。

据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联合发布“2004年经济普查”的相关数据显示,当年中国500强企业中年销售额超过10亿美元的企业共计290家(民营企业27家,国有企业263家)。与发达国家相比,较大规模的中国企业数量不多。在《财富》公布的2004年美国500强中,年销售额超过150亿美元的企业有143家,而同期的中国企业只有14家。

专家组列出的第二项标准是全球化企业的“行业特征”,他们视那些规模较大、行业集中度较高、有一定出口能力的行业为较具全球化前景。通过这一轮筛选,剩下124家中国企业能满足国际化企业的“行业特征”。进一步根据企业在中国的市场地位、出口或海外业务占销售额的比重(15%以上),以及企业的全球化视野、目标及运营现状等因素进行筛选,最终满足条件的企业共计60家(13家民营企业和47家国有企业),其中有为人熟知的上汽、海尔、华为、联想、TCL、中海油和中石油等,还有快速成长的万向集团、美的、波导、奇瑞和力帆集团等。“未来中国的全球化企业将从这批精英企业中诞生。”IBM中国商业价值研究院的专家如此断言。

在分别研究IBM专家出具的13家最具国际化潜力的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名单后,本刊记者发现家用电器、电子、汽车、能源和电信设备等行业的企业占据较大比重。其中,家用电器制造商6家(海尔、海信、创维、美的、奥克斯和格兰仕)、电子企业5家(京东方、TCL、正泰、人民电器和斯威特)、汽车及附属相关行业5家(上汽、吉利、奇瑞、力帆和万向)、能源企业3家(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电信设备提供商2家(中兴和华为)。

中国企业家协会的负责人也向本刊指出:“这些企业所处的行业迎合了世界新经济的出现和全球产业转移的大势,他们的动向非常值得关注。”

条件之二:有无明确走向世界的理由

在一段时期内,一些西方国家对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行为表示不理解,比较有代表意义的是美国和欧洲的彩电制造商,他们认为中国自身具有的内需市场足以消化中国企业的产能,并且,在中国政府大力倡导“扩大内需以取代出口来拉动GDP增长”的政策导向下,中国企业将会迎来更大的内需空间,他们不明白为什么中国彩电企业还要到外国地盘上和自己竞争。

IBM的专家们完全不同意上述看法,他们就此指出,这些对中国企业国际化进程存有误解的人士忽视了中国企业发展的潜在需求,没有意识到这些需求反过来会成为寻求国际化的推动力。在分析国内25家有国际化潜力企业的实际情况后,专家们总结出了两点理由。

首先是开拓新市场。中国各行业的利润空间差别非常大,高度垄断和国有企业掌控的行业如石油天然气、采矿、电信等利润丰厚;相反,对外开放程度较高,市场竞争残酷的行业却是产品价格不断下降,产能过剩和利润率趋薄为特征的行业如制造业的获利空间相对较小。

首当其冲遭遇“微薄利润率”的是汽车和消费电子行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有关负责人告诉本刊记者,2004年中国汽车工业产能达到800万辆,销售数量为510万辆,接近300万辆的过剩产能致使国内汽车销售价格一降再降,其中低端轿车的价格平均下滑了9%,行业利润率微薄。

“为了生存和更大的获利空间,中国汽车企业希望开拓更多新的国际市场,正因为此,我们才看到了一汽夏利、奇瑞和长城等中国产汽车的整车出口。”该汽车工业协会负责人把中国汽车制造商开拓国际市场的原因归咎为市场过度竞争。显然,联想、海尔、TCL和康佳等PC、消费电子制造商也正是基于上述原因而走向海外。

前几年的价格血战下来,联想所在的PC行业、康佳,TCL所在的彩电行业已进入微利时代,再不走出去,生存都将出现危机。

此外,IBM专家们所持的第二个理由是,有相当部分企业把国际化视为学习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最佳途径。

在白皮书发表之前不久,IBM发布的“全球CEO调查报告”就明确告诉企业界“创新是众多CEO们考虑的首要问题……面对高度竞争、瞬息万变的商业环境,创新是企业生存并持续发展的唯一途径”。

“但是,目前中国企业仍然在低成本、低价格的层面竞争,缺乏创新技术和自主品牌,未能涉及高利润的服务领域。”IBM中国商业价值研究院研究分析员略带惋惜地评论。此外,他还注意到“中国的原始设备制造商大部分处于全球价值链的最底层,获得的利润率不足产品价值的5%,大部分产品利润都被那些有较强研发能力、有品牌影响力、有核心客户关系的外国公司收入囊中”的事实。因此,该研究分析员相信部分中国企业积极寻求与海外厂商的合作或直接选择海外兼并收购,就是为了获取技术及其他资源,以求摆脱价值链低端的制造者角色,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条件之三:能否得到政府支持

美国布什总统之于波音公司、法国总统希拉克之于欧洲空中客车公司、德国前总理施罗德之于西门子公司等,国家领导人和本国大企业间互利互惠关系让中国产业界眼馋。中国企业家也已经习惯了西方企业借助首脑外交获取中国订单的事实。而这些都一再表明,政府支持对本国企业的国际化无疑具有相当关键的助益。

从2000年以后,中国企业界才开始享受到“经济外交”带来的甜头。据了解,国家发改委、商务部、财政部、外汇管理局等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企业走向世界舞台。而在2006年3月召开的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政府将“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按照国际通行规则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在境外建立加工基地、营销服务网络和研发机构”。

相对于温家宝总理提出的要求,中国银行界代表国家意志支持部分优秀企业“走出去”的举措屡有出现。中国进出口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四大国有银行都曾经提供部分国有及民营企业以低息贷款或更高授信额度等金融支持。2004年12月,华为公司获得国家开发银行100亿美元的授信额度用于开拓海外市场。中石油、中石化、中国五矿集团等企业也都获得了国家开发银行的信贷支持。

据观察,和很多西方国家通行的手段相似,中国政府支持的另一种形式是通过向其他国家提供援助及贷款使“走出去”的企业间接获益。当中国政府向某一个发展中国家提供津贴或贷款时,接受援助的国家则通常优先采购中国厂商的产品或设备。而中兴、华为在开拓非洲及其他发展中国家市场时,就曾享受过这种间接的政府支持。

此外,IBM的专家们也认可不少企业期待政府在维护公平的竞争环境、惩罚不法的出口贸易行为、协助解决国际贸易纠纷等方面帮助提升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整体形象的呼声。据专家反映,他们已经接收到部分中小型民营企业的呼吁,希望政府能为中小企业提供准确及时的信息平台,帮助他们获取国际规章制度、出口贸易要求等基本信息,以获得极大的便利和价值。

条件之四:是否具备全球化战略

中国企业的国际化之路被认为是没有前车之鉴的首次破题,他们搏击海外市场的征程可谓任重道远。在总结国内外的成功国际化经验后,专家们建议中国企业全球化必须全面考虑如下几个重要课题。

TAG:|营销|品牌|

扩展阅读

相关资讯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121健康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121健康网所有。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填写Email地址,试阅行业信息专报:

公众号头像 health121

121健康商城是长三角营养保健产业联盟健康产品服务平台的服务窗口之一。健康产品100%正品,厂家直供,专业营养师分享。

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微信号:health121qjd

不良信息举报 中国网信网 网警 可信网站
 
QQ在线咨询
邮箱
咨询热线
400-8269-121
服务时间
周一至周五(8:30-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