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曾经是商人、商业、商文化起源和发展的热土,历史上虽然没有晋商、徽商那样显赫的商帮,但深厚的商文化积淀却为其后来的商业文明发展奠定了厚实的基础。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河南人走出故土,走南闯北,征战商海,已渐成气候,新豫商群体的崛起越来越受到世人的关注。
一、灿烂的商业文明为豫商发展奠定基础
河南人经商的传统由来已久,而且在中国的商业发展史上贡献卓著。中国最早有史书记载的商业活动,就是夏朝中期殷人“肇牵牛车而远贾”,居住于今河南商丘的商始祖王亥带领商族人用帛和牛当货币,在部落间进行交易。“商人”一词即由此而得名。
“商圣”范蠡是河南南阳人,早在2400多年前,他根据经商实践创立了中国最早的商业理论??“经商十八法”。“情商”吕不韦是河南濮阳人,他筹划完成了“货天下”的宏图大业,堪称一代人杰。
汉唐时代的洛阳、北宋的都城汴京,不仅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最繁荣的商业都市。北宋以后,虽然政治中心、商业文明南移,但中原大地的开封、商丘、洛阳等地仍然是繁华的商埠重镇。
河南怀庆府的药材商贾在明清时代组织的怀帮,也是中国的商业历史上一个不容忽视的商业群落。这是一个紧密型的商业联盟,内部有严密的规章,而且在全国各地建立了很多“怀庆会馆”。“十三帮,一大片,不如怀商一个殿”,从这份赞誉中我们足以想象出当年怀商的辉煌。在民间至今流传着许多怀川人精明能干、诚信经营的经商故事。怀商文化持续几百年,影响了焦作乃至河南的民风。
历史上豫商的代表人物,当数富过十二代、经历了四百多年辉煌的巩义康百万家族。到清代中期,康氏家族富甲三省、船行六河,土地达18万亩,财富无以数计。康百万家族堪称一代儒商的典范,“留有余不尽之巧以还造化,留有余不尽之禄以还朝廷,留有余不尽之财以还百姓,留有余不尽之福以还子孙……”,世代相传的“留余”祖训所体现的“尚中庸、积荫德、重家教”思想正是传统豫商精神的精髓。
可见,中原大地从来都不缺乏“财富的基因”,而且,正是这种深厚的“财富渊源”,为成就一代又一代杰出豫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改革开放成就新豫商的崛起
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代,蛰伏已久的“康百万基因”得到了适宜的土壤和气候,再一次萌发出了巨大的生机和活力。靠着“不等、不靠、不要”的拼劲和韧劲,“深入挖掘优势,没有优势创造优势也要发展”,一大批新豫商已脱颖而出,并创造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成就。
最典型的就是在农副产品深加工领域,以三全集团的陈泽民、思念集团的李伟为代表的一批企业家,把郑州打造成了“中国的速冻食品之都”,产品占领到了行业市场的40%之多。方欣米业的夏富恩、白象食品的姚中良把方便食品做成了全国知名的品牌。以双汇为代表,河南形成了一个庞大的肉类加工产业集群。由于这些领军人物的努力,不仅成就了一批在全国叫得响的河南著名企业和品牌,而且带动了相关产业的蓬勃发展。
河南的服装加工业更是异军突起。改革开放以后,一批河南人从小商小贩做起,从“买别人一条裤子回来模仿”做起,一步一步做大做强。如今河南年产化纤女裤达2亿条以上,占到了全国市场的一半还多,男裤也趁势发展,成为全国第六大加工基地。
郑州的宇通客车原本只是一个小型的汽车装备厂,但是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亚洲最大的客车制造商,真正实现了“中国宇通、纵横中国”的目标。
这些成功的企业,大多数是民营企业,即使有些曾经是国有企业,也是在后来改制成为民营企业以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从这一点来说,显然是豫商把握住了国家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优势。像河南的农副产品深加工行业,不仅是对河南传统的农业优势的挖掘和充分利用,更是企业把握市场、对传统产业不断升级改造的结果。本土企业的成功凝聚了一大批优秀豫商的奋斗和努力,也是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使河南人的创业激情得到了释放。在新豫商的支撑下,河南有了长足的发展,2005年全省年生产总值已突破1万亿元,人均产值突破1万元,经济总量稳居全国第五位、中西部地区之首。
“胸怀有多大,事业就有多大;能够看多远,就能走多远”。河南商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自己的成功印证了这句话。改革开放以后,一大批的河南人走出了河南这片土地,他们顽强拼搏、艰苦创业,所取得的成就一样可以用“想不到”来形容。
在上海,河南人有80多万,创办企业6000多家,资产在10亿元以上的不下10家,涉及金融、地产、药业、运输、白银等领域。上海的豫商,大多是在河南完成了一定的资本、技术和管理经验的积累,转而进军上海,以利用上海的信息、市场等优势来拓展国内和国际市场。金丝猴奶糖、鞋城皮革是比较典型的例子。
在广东,河南人多达180万,河南人自主创办的企业有9200多家,生产经营涉及房地产、客运、物流、电子、食品、建材、医药、贸易和服务业等领域。和上海不同的是,广东的豫商大多是白手起家,很多人是从干杂活、零工开始,积累了经验和完成了原始资本的积累,再从市场的夹缝中寻找商机,靠着河南人的头脑灵活和拼搏精神,一点一点打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在新疆,河南人群体就更为庞大,有人形容“新疆5个人中就有一个是河南人”。在新疆的豫商,有的是当年出于生计的压力,“走西口”到新疆并开始创业;有的是“十年动乱”期间到了新疆,还有的则是参军转业以后留在新疆发展的。而近年来得益于河南“东引西进”政策的指引,前往新疆和西部创业经商的河南人更是络绎不绝。与广东、上海的豫商相比,新疆豫商起点相对较低,但是凭借着河南人“吃苦耐劳、勤奋肯干”的精神,现在也已经形成了气候。
三、豫商振兴能有效破解困扰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
这些年河南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一是工业化、城镇化水平不够高,第三产业的比重较低;二是经济的结构性矛盾突出,产业同类化和同质化现象严重,新兴产业发展缓慢;三是改革滞后,体制机制和思想观念、政府效能、人文环境等软实力较“软”;四是开放程度不够;五是城乡差距拉大;六是发展比较粗放,环境问题突出,可持续发展受到瓶颈制约。
进一步深入研究,会发现这些问题背后还有一个最为突出的矛盾和滞后因素,即“三农问题”,上述矛盾或多或少都与此有关。2005年末河南省乡村人口有6774万人,占总人口的69.35%,富余劳动力约2800万人。农民多是河南的基本省情和最突出的矛盾,也是河南在实施中原崛起战略中的最大羁绊。农民比重过大,导致农业相对劳动生产率过低,农民收入增长乏力;另一方面我省人口基数大,城市化和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低,使得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难上加难。专家们普遍认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大力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即减少农民,才能富裕农民。
而豫商的蓬勃发展为农业劳动力的转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必将成为破解“三农”问题的利刃和提升河南经济水平的中坚力量。
首先,豫商发展是吸纳农民就业的最有效途径。据我们了解,遍布全国各地的豫商70%以上的用工来自河南,河南1500多万外出务工人员则为豫商提供了充裕的劳动力保障,近年来不少地区出现了“用工荒”,而豫商则鲜受波及。乡缘关系使他们形成了自然的互信互利机制,并相得益彰。豫商为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了就业保障,一部分务工人员在积累了经验、技术和资金后开始创业,成为新一代豫商,又带出了更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这种良性循环在河南的林州、固始、长垣尤为明显,已逐渐成为河南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别的主要模式。
其次,豫商发展是提高城市化、工业化水平的内在动力。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经济增长方式正在由以政府投资带动为主转向以消费拉动和企业投资拉动为主。豫商正在从政府手中接过接力棒,成为经济发展的主体,成为河南推进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动机。
第三,豫商发展有利于引进技术、催生新兴产业。豫商的创业过程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他们在发展中掌握了现代技术和行业运营模式,给河南经济输送了新鲜的血液。以白鸽集团为例,在公司的母体因普通砂轮磨具技术门槛不高而渐趋式微之际,远在深圳的子公司二砂深联公司却发展成为国际上最大的树脂砂轮生产企业。河南政府并没有规划要大力发展速冻食品产业,而豫商的发展却使河南成为全国最大的速冻食品基地。如此等等,豫商用市场的力量无声无息地推动了河南的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第四,豫商发展有利于扩大对外开放。每一个走出去的豫商都为河南的对外开放开辟了一条新的通道。通过他们,我们可以了解外部信息、宣传河南情况,可以组织劳务输出和产品出口,可以开展经贸洽谈和招商引资活动。“以商招商”正在成为招商引资的主要形式,豫商群体则正在成为河南招商引资的主要渠道。
第五,豫商发展有利于转变观念,加快改革进程。豫商继承发扬了中原文化包容性强的优点,对各种思想文化有对比、有取舍,博采众长。他们的思想言谈、做事方式对河南的干部和群众形成很大的冲击,尤其是事业上的巨大成功对内地的思想观念的转变,有着很强的示范带动效应。同时,豫商经济实力的提高、观念的更新,则必然会对经济体制和政府职能转变提出新的要求,从主观和客观上都促进了改革的提速和深入。
商人“重利轻离别”,但豫商却有恋土念乡、致富不忘家乡的优良传统。他们以多种方式反哺家乡,带领着越来越多的父老乡亲走上了富裕之路。可以说,豫商发展为实现中原崛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将在河南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尤其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发挥中流砥柱作用。
四、搭建平台,凝聚力量,共谋豫商发展
经过数十年的力量蓄积,豫商已渐成气候。如同原始社会的部落壮大后就要寻求结盟一样,渐次崛起的豫商群落也需要一个平台来进行交流合作。2004年7月17日,国内第一个河南商会在上海正式诞生。此后,新疆、广东、山西、天津、山东、辽宁等地的河南商会如雨后春笋般相继成立。很多省市的豫商也正在酝酿成立商会。2004年以来,我率河南省政协调研组先后到上海、广东、新疆、北京等地考察豫商发展情况,也促进了各地河南商会之间的联系与交流。他们表达出了一个共同的愿望,希望建立一个更大的平台,把国内乃至国(境)外的河南商会联结起来,为豫商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于是,2006年初,省政协经济委员会与河南企业形象发展协会借举办“新年经济论坛”之机,召开了京沪粤新晋河南商会联谊会,共同倡议举办首届豫商大会。倡议受到了河南省委、省政府、省政协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并最后决定:豫商大会由河南省政协主办,每年举办一次,首届豫商大会定于2006年8月28日至30日在郑州举行。
河南商会是豫商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标志着豫商的成功与觉醒。豫商大会则是各地河南商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豫商大会的召开标志着豫商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的群体崛起和地位提升。豫商大会的召开是豫商与河南本土之间互动的结果,必将对豫商发展和河南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一是增进了沟通。不少在外地的豫商对故乡的印象还停留在几十年前贫穷落后的记忆中,豫商大会就是要让他们回家看看,了解河南经济社会突飞猛进的发展变化,增强自信心与自豪感;豫商大会宣传展示了各地豫商的创造的经济奇迹,他们的发展历程必将给河南的企业家和老百姓带来诸多启示;豫商大会促进了各地豫商的相互了解和认识,提供了更广阔的商机。二是架起了桥梁。豫商大会可以为外地豫商回河南投资创业牵线搭桥,可以为河南本土企业走出去发展壮大提供帮助,可以为豫商到全国和世界各地开拓市场和投资发展提供机会。三是推动了联合。豫商大会有利于增强河南人的自信心和凝聚力,进而提高豫商的整体竞争能力。
其实,豫商大会的作用在动员和组织过程中已经有了充分的体现。首先是促进了各地河南商会的成立,各地豫商组团参加大会的过程事实上就是在筹备商会的成立。其次是引起了媒体和社会对豫商的关注,宣传了豫商的辉煌成就,为处于起步阶段的河南人(企业)树立了榜样,鼓励他们拼搏创业,努力成为新一代豫商。第三是表达了家乡对游子的关心,展现了河南的发展商机和投资环境。所以,筹备豫商大会的过程是非常重要的,大会的召开只不过是为这个过程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五、培育新豫商精神,树立豫商品牌
豫商的崛起让世人对河南刮目相看。但是,与浙江、广东、江苏等商帮相比,豫商还不够强大,共同文化特征还不够明显。而且豫商相对分散,各地河南商会才刚刚兴起,凝聚力还不够强。所以我们要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要有紧迫感。
豫商的旗帜已经树起,但要把豫商做成一个著名品牌,促使其更加健康快速地发展,我们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一要大力培育新豫商精神,除了继续发扬踏实能干、吃苦耐劳、低调内敛、诚实厚道的良好作风,还要学会包装,注重形象塑造和品牌营销。二要抓好基础教育,改善人文环境,大力提高豫商、下一代豫商的整体素质。三要加强河南商会的建设,更好地发挥商会的作用,凝聚人心,增强团队力量。四是要加强宣传,及时发现并表彰豫商中的典型。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和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我们可以相信,新豫商将怀着经济复兴的光荣与梦想,在曾经创造了灿烂文明的中原大地上,写下浓墨重彩的新篇章。
向新豫商致敬!
陈义初同志简历
陈义初,浙江宁波镇海人,清华大学电机工程系毕业。现任河南省政协副主席、党组副书记。兼任河南省企业形象发展协会会长,豫商大会组委会执行主席。
陈义初曾任河南省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郑州市人民政府市长等职。
2003年出版专著《感悟城市》。
TAG:|品牌|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