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性风险管理在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流动性风险以其不确定性强、冲击破坏力大的特点,而被称为“商业银行最致命的风险”。加强流动性风险管理既是银行适应金融监管要求,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制的需要,也是树立市场良好形象,巩固营销基础,保持业务持续、稳定发展的需要。
流动性管理指标是衡量和评价商业银行流动性的尺度,这些指标一般由资产负债报表中项目与项目之间比例、差额(缺口)所构成。美国金融监管机构对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管理指标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不同的监管机构有各自不同监管指标。流动性管理的指标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资产流动性指标,另一类是负债流动性指标。我国金融监管部门要求商业银行提供的流动性监管指标主要是:流动性比率、超额准备金比率、核心负债比率、流动性缺口率。
目前,我国对流动性风险管理应该有什么思路呢?
(一)完善流动性管理的组织架构。一是商业银行成立流动性风险管理委员会或重大突发流动性事件委员会,审议流动性管理政策和应急方案,及时掌握全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情况,并确保全行的流动性管理的有效性。二是建立日常管理机构,具体负责定时监测流动性状况,对可能产生或已经产生的流动性风险及时报告流动性风险管理委员会,并及时提出防范和化解流动性风险的具体措施。
(二)建立流动性管理办法、指标体系和信息管理系统。一是制定流动性管理办法,明确流动性管理的工作制度、职责、程序,以及流动性计划的编制和执行。二是建立科学的流动性监控指标体系,将各项指标有机地结合起来,真实准确地反映各级行流动性状况,为管理者提供正确的决策依据。三是建立流动性管理信息系统。
(三)建立系统内资金管理平台,提高总行资金调控能力和调度速度。加强总行的资金调控力度,是提高抵御流动性风险能力的重要措施。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资金管理采取统一管理、集中调度的方式,但受管理程度和设备水平的限制,在实际运行中各总行集中资金能力有限。为了提高我行资金集中程度、加快资金运转速度、提升风险防范能力,商业银行应尽快建立资金管理中心,并依靠科学的手段提升管理水平和资金调拨速度,增强全行资金的流动性和盈利性。
(四)扩大流动性储备,提升全行抵御流动性风险的能力。商业银行在提高全行资金运用效益的同时,要增强流动性风险管理意识,合理安排资产负债结构,特别是提高以具有较强变现能力的债券资产在全行资产中的比重,不断扩大流动性二级储备,提高筹措资金应对流动性风险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