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傅建山
“人长寒碜不是错,但姿势一定要优雅!”最新企业界的娱乐大片,是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与京东CEO刘强东领衔主演的“京东悲剧”之骂。
严格地说,其实马云是“被出演”了新年一出大剧,他被方兴东这个台前转向幕后的编剧兼制片人一不小心送上了企业界娱乐大舞台。
方兴东在其最新出版的新著《阿里巴巴正传》一书中提到,马云谈及对于竞争对手京东的看法时断定,京东的模式存在巨大的问题,前景悲观。“京东将来会成为悲剧,这个悲剧是我第一天就提醒大家的,不是我比他强,而是方向性的问题,这是没办法的……所以,我在公司一再告诉大家,千万不要去碰京东。别到时候自己死了赖上我们。”
就此事京东很快发表了一篇文采斐然的战斗檄文,讥讽马云应该“……心怀虚无之念,不必妄自多情”。
“京东悲剧”之骂
从书中介绍的情况看,马云对京东的担忧有一定理由,并不算刻意贬损对手。
马云表示,京东现在就有50000人了,三四万在搞仓储物流,公司太重了。反观阿里这么多年发展,加上收编的队伍也才25000人。但对比双方处理的快递量,京东反而差了阿里一个数量级。随着业务量上升,京东未来可能需要100万仓储物流人员,管理上是个大难题。
对于这段言论,方兴东表示:“说实话,当时我写马云评京东这段的时候也心里咯噔了一下,但觉得有理有据,有数据有逻辑,理性中肯,大家应该能理解。”
但京东官方微信公众号发表了反应过度的回应文章:《我们会做好自己,时间将证明一切》。文章称:“什么是大师?大师就是你问他格局,他跟你说骄傲??阿里、腾讯、百度已经不是一个档次,我们阿里一马当先。……”
很多人说此文写得漂亮、才华横溢,把马云骂得很惨,刘强东一定很解气。有的甚至建议刘强东一定要重赏写手。但也有评论认为,文章好坏暂且不提,如果从公关策略角度看,文章开篇便是对“大师”(暗指马云)的嘲讽,这很不恰当。京东的回应一上来就把矛头指向马云个人,而不是他的观点,属于典型的“中国式骂街”??人身攻击,企业家应有的节制与风度荡然无存。
用人家的错误来惩罚自己,这才是京东真正的“悲剧”。
谁比谁刻薄
当然,京东与淘宝是中国目前最大的两家电子商务企业,它们之间必然会产生利益冲突,两家企业视对方如仇人也并不奇怪。商场如战场嘛。平时老被马云“欺负”的刘强东,想借此出一口恶气,也似乎是人之常情。但问题是,企业家一定要是理性的人,绝对不能只图一时的痛快与解恨。因为这样的隔空对战,其实正是体现企业危机处理能力,以及公关能力的良机。
试想,在平常日子,公众哪有兴趣听你阐述商业模式呢?马云对京东商业模式的质疑,正好是京东阐述自身模式价值的良机??比如,为什么要自建物流、重人工、重资本?很简单,一切都是为了提升用户感受、保证服务品质,所以不惜成本……
但京东却在骂马云“大师”上费了不少口水,顺带自嘲了一下自己的“傻大黑粗”?? 真是“你刻薄,我比你更刻薄”!
相比较而言,马云的反应要理智一些。阿里看到京东发出如此冲动的“雄文”,选择了被业界称为“最不留情的方法”:如果对手出现了错误,退到一旁,和大家一起围观:
在京东发布“雄文”之后两个小时,马云即回应事件,向京东致歉的同时,补充一下对京东的另外一些思考:“任何商业模式都是不完美的,没有所谓真正正确的模式。适合自己的鞋子才是最好的鞋子……今天的京东也已经不是昨天的京东,我们真心关注并祝福它的努力和变革。”
但其实马云并没有真正道歉的意思,只不过装个状态而已。他接着说:“我估计改不了自己‘好为人师,毁人不倦’的性格”??换句话说,马云这张大嘴哪天想再“悲剧”一下京东,也是可能的。
京东的刻薄,吓不倒马云;要比刻薄,马云也奉陪,只不过不会脱掉底裤冲上来对骂而已。
企业家该管好口舌
其实马云与刘强东之间的骂战,在当今的中国企业界绝不是个案。近来,企业舞台上的戏份桥段一点不输娱乐界,角儿更有名,戏份甚至更为火爆。
强悍者有骂场战将周鸿?,似乎很少能看到他安分的时候。周鸿?经常是“眼见不平”就撸袖上阵。最近他狂喷百度,说百度卫士为流氓软件,还有骂小米是山寨货,说方舟子收黑钱,称搜狗是被360“主动放弃”的等等。当然畅快淋漓之后,也付出了相应的代价:方舟子诉周鸿?造谣案,周鸿?当庭道歉;周鸿?言论侵权向百度公开道歉十天。
还有,当年当当老板大嘴李国庆初与“大摩女”舌战3天,“控诉”投行对当当网的“欺压”,也是闹得不亦乐乎。当时引来了两名自称是摩根士丹利女员工的不满,李国庆与两位“大摩女”舌战三天,其间甚至写“很黄很暴力”的摇滚歌词,引来社会舆论的嘘声。
最近,这个集团又添加了一位帼国不让须眉的董明珠。董明珠说“美的和小米是小偷集团”,志高是“没出息的企业”,消费者不买格力产品的都是“脑子有病”。于是,格力遭到苏宁联手包括美的、志高在内的六大主流空调品牌的“围剿”,一时也好不热闹。
马云、刘强东、周鸿?、董明珠这些人都是企业界有名气的人物,谨言慎行本是本分。如今他们却如长舌妇一般时时对骂,成为一景。不得不说,这也是中国企业还处于野蛮生长阶段的一面镜子。
其实,企业家也是人,也会犯错误,也有挨“飞刀”的时候,这时,在众目睽睽之下,企业家特别是创业型企业家,尤其应该显得有气量与风度,而不要像街夫村妇般斤斤计较于口头上的得失,只会跳脚骂娘。从某种意义上说,企业家的气量代表着企业的形象与口碑,得与失这笔账,一定要算清楚大与小。
(作者系财经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