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心”作为唯一交换的团队,遵循最传统的人和人之间的以诚相待,不用制度,不用奖罚。这种管理我认为是更先进的,我从来没见过哪个严格的管理,能管出一个很牛掰的公司。
■ 文 / 陈闻
王潮歌,中国最知名的女艺术家之一,2008年与张艺谋组成核心团队,执导北京奥运会的开闭幕式,蜚声国际。如果讲商业价值和市场地位,她也一定排在前列。她创作的印象系列、又见系列等大型演出,十几年经久不衰,成为文化产业的一种成功模式,每年有上千万人观看她的创作,帮助很多城市提升旅游收入和就业,每年有几十个城市想请她去打造文化产品。
作为地道的北京人,王潮歌个性爽直,自由随性,高兴时,恨不得见人就亲,怒的时候,几米之内“必有血光”,身边的人都躲着她走。她喜欢把自己看成纯粹的艺术家,也不排斥别人给她贴上CEO、企业经营者的标签,虽然不爱谈管理和经营,但她却有一套自己做文化产品、运营和管理的成功逻辑。
不久前,她的“又见系列”力作《又见五台山》开演,任志强等众多朋友前去力挺,世界级的转台技术,视觉极炫的舞美效果,独特的故事讲述方式,都成为观众津津乐道口碑相传的话题。近日,王潮歌接受了《经理人》独家专访,解读了她对商业和艺术的独到理解。
一切都是产品说话
《经理人》:《又见五台山》这个新作品,任志强等朋友都看过了,有什么评价是你特别在意的?
王潮歌:我第一个在意的,是大家认为我把佛理说清楚了,这是我之前非常恐惧的,也是我这次创作最难的地方,说清楚人间一个故事,悲欢离合这些,我是老导演、老编剧,这些我能行,但说清楚佛理,这件事情非常困难,但大家都认为我说清楚了。另外,说到了感动这个词,没有被绚丽的视觉、复杂的导演技术掩盖,依然说到了感动,这是我特别在意的。也有人说特别新奇,观众席和舞台是怎么旋转的,舞台随着转动一直变换不同场景,到现在也没弄明白到底是什么在转。听到这些特别高兴,我的埋伏终于爆炸了,把你们给炸到了,我很高兴。
《经理人》:这个新作品里采用的新技术,很难实现吗?
王潮歌:不是一般的难。《又见五台山》的转台技术、布景技术,已经达到世界最先进水平。到美国,到拉斯维加斯,跟全世界最先进的技术比,咱中国人一点不弱,以前咱们弄点什么就得请外国人来弄,我们的舞台技术都是自主研发的,全世界都没有,我得意的不得了,不是为我自己得意,也是为中国人得意,就像跑步和游泳,除了比谁快,跑鞋、泳衣等设计也代表了这个国家科技水平。
《经理人》:印象系列和又见系列都很成功,很多城市都想请你去打造当地的文化产品和品牌,你的选择标准是什么?
王潮歌:我没有太刻意的标准,我不会完全从商业角度,选择谁或不选谁,我的逻辑很简单,就是一个创作者和艺术家,对这个社会,对这个世界有话要说,我有我的看法,甚至我的看法非常强烈,我想找一个载体说出去,和更多人说,这时候开始有了创作,有了作品。当然,除了艺术家的灵感,我的商务团队也要严格地做很多轮问卷,根据调研来定。
《经理人》:艺术是你最擅长的,但从商业角度看,能打动人的作品,它一定具有商业价值,您遵循的商业逻辑是什么?
王潮歌:还是产品要好,商业的东西,肯定不为先。很多人的商业逻辑是,先选取更能挣钱、更符合商业逻辑的产品,然后投入精力把它做出来。我不觉得人家那是错的,但我王潮歌不那样做,就像我刚才说的,我是从一个艺术家的视角出发,去表达我想说的。这个作品创作出来之后,我很看重口碑:大家喜欢吗?愿意推荐给朋友吗?我过去的作品,其实没怎么做广告,更多是靠口碑传播,《又见平遥》十一假期的票,开票一小时就卖了一万张,不得不加场次。《又见五台山》有1600个坐位,首演后每天基本都是1000多人上座率。
“人心”才是管理的核心
《经理人》:艺术家、导演这个身份大家都很熟悉了,作为公司创始人和管理者,这个角色你是怎么给自己定位的?
王潮歌:我们的组织构架不复杂,公司里大家随便叫我什么都可以,叫王导,或者董事长、总经理都可以,我不在意这些。我的公司和团队,根本不是别人意义上的那种公司、那种管理,比如晚上加个班,是不是有加班费,我们肯定没有,我们是真的以“人心”作为唯一交换的团队,当用人心作为砝码的时候,我的掏出来放这了,你看你放什么,你随便。最核心的团队价值观是统一的,在最艰苦创作的时候,没有人和你算计,《又见五台山》准备首演的时候,我们的财务总监亲自去扛板子,法务去接待《经理人》安排房间,所有人一起上,不让谁去,谁会难受死了,干完了大家很有成就感。我们是最传统的人和人之间的以诚相待,不用制度,不用奖罚。这种管理我认为是更先进的,我从来没见过哪个严格的管理,能管出一个很牛掰的地方。
文化产品就该去复制
《经理人》:从印象系列到又见系列,已经成为中国文化产业的一种模式,从商业的角度,怎么去复制,让经济效益最大化?
王潮歌:应该大量复制,但这个复制不是复制王潮歌,而是商业复制,然后我就再做一个新的出来,然后你们再去复制。我从来不介意这事儿,因为这就是文化产业的基础,并且要不断有新的创作和作品。
《经理人》:但从艺术的角度,是不是很难复制?
王潮歌:不是,咱们说《猫》、《妈妈咪呀》,全世界都在复制,我做的《印象国乐》,正在杭州、西安演出,全国各地走,到哪儿都是一样的音乐会,正儿八经的音乐会,宝马大师殿堂给我们全年冠名,我们在广州大剧院演出,从建这个剧院开始,从来没见过什么叫做座无虚席,门口黄牛还打架。
《经理人》:《印象刘三姐》差不多演出了12年,演出市场的变化,你是最清楚的,对比十年前,你个人的感受是怎样的?
王潮歌:我们刚做刘三姐的时候,我们说是商业运营对外售票的,报纸上大篇报道,说这些人居然为了商业做这个演出,说艺术家被铜臭气俘虏了。到今天就不这么说了,你没有票房叫艺术成功吗,说我这个电影拿了几个大奖,我探讨了人生,可你票房多少呢,大家开始关心这事儿了。这十年,我眼见着中国人的进步,我眼见着他们慢慢理解商业和艺术不是对立的,不仅是共融,而且是你有上我才有下,这个我觉得是特别好。刘三姐从2003年演到今天,每年票房还涨,演了5000多场,有1000多万人在看,这个传承了不得,是全中国之最。慢慢还出现了文化品牌,很多人看我们的演出,就是冲着印象这个品牌或者我来的,但现在品牌意识还不够强,依然会看见有些报道说都叫印象,会不会重复啊,可你看了吗,你就说重复,你是不是挨着都看了,看完了你再说重复,你告诉我哪重复了。
《经理人》:怎么让一个公司更好的传承下去?
王潮歌:我们做了十多年,怎么运营,怎么营销,怎么计算成本,怎么做管理,这一套东西都在往下传承,我们做的也挺好。但艺术家是绝无仅有的,不可再来,不可复制,全世界都一样。我认为一个艺术家和品牌运营管理之间,不是一种你死我活的矛盾,但也不可能因为有了一个公司去复制很多艺术家,这是悖论。所以我更尊敬人,而不去尊敬所谓的公司运营。
相信无常和世界的苦
《经理人》:有关佛学,你的理解是什么?
王潮歌:你看《又见五台山》,最难的就是把佛理讲清楚,不管是不是学佛的,或者是基督徒也没关系,谁都不会拒绝,都能看得懂。我不会去教育谁,我创作有一个最简单的基础,就是我说的都是人话,都是常人应该顾及的一些感情,探讨人生的这种无常,生老病死。就算你现在有几百亿,你能避开不得病吗,自己和父母能不老吗,避不开这些问题。想求得帮忙的时候,人都会有无助的感觉,我有钱,把我妈妈救活吧,我得病了让我过了这关吧,人在一种无助的状态下,我不觉得有宗教的分别。另外是悲悯之心,看到别人不好,看到自己不好的时候,会有一种悲悯之心,而不是看笑话。这种悲悯、这种向善,就是好的东西,我把这些道理放到《又见五台山》这个作品里,做到了浅者看了不深,深者看了不浅,什么都不懂,甚至是拒绝佛教的人,都能看懂,收到生活中的一种感动,真正懂佛学的人,觉得佛理通顺,相信世界的苦,相信无常。
《经理人》:这次创作中,有没有一些事让你特别的难忘?
王潮歌:有一件事。刚开始在寺院看到很多人,之前我跟大家一样挺厌恶的,但有件事情给我触动特别大,我突然发现在那一瞬间,我好像有点成菩萨了,不仅对人产生了悲悯,甚至会有一种强烈地要帮助别人的愿望。有一次,我和同事去一个特别偏远的寺庙,见到两个人,一看就是有钱人,他们进去后磕头,然后到斋饭的饭堂,他们一个动作让我特别吃惊,在斋堂吃完饭后,把碗一扣就证明你吃过了,一会儿会有人收走,他们俩非常熟练地进去,把人家刚吃过的碗,涮涮就盛汤开始吃,如果是我就吃不下去,不会用那个碗。他们一看就很有钱的样子,完全可以下山再吃,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觉得,在一种精神和信仰面前,我们所在意的干不干净,都不存在了。
艺术家的精力旺盛来自哪里
《经理人》:我们好奇你一直有很旺盛的精力,可以同时做几个项目。
王潮歌:分阶段,比如在五台山的时候,进入创作阶段就会比较专注,吃饭睡觉的时间都没有,也不会有任何的分神。
《经理人》:你和你爱人徐老师的故事,愿意讲讲吗?
王潮歌:我觉得他是菩萨派来的。他在我身边,最重要的不是挣了多少钱,对我生活有多大照料,对我父母咋样,重要的是他让我成为了我自己,没有因为他去改变我,他会任由我的个性、穿着、脾气,我不必为了他去有意地装作自己挺贤惠,我觉得这种包容是非常了不起的。我有时候在电话里跟对方急、骂、嚷嚷,弄得整个屋子都回响我那种铿锵的声音,挂了电话以后,自然要解释一下,刚才我跟谁,因为什么事,一般人自然会说,你何苦呢,不要这样,劝你两句。但我这一通电话完了,我一看他,睡得人事不知的,他没有因为我这种不当的行为,让我感受到我的不当,我的那种愧疚好像一下就没了,这样我也挺自由挺踏实的。
《经理人》:你不介意聊和张艺谋这些老铁三角的关系吧?
王潮歌:不介意,但是没什么可聊的,大家一直都爱问这个事儿,其实就那么两句话,他在拍电影,以前也是拍电影很少管公司的事,现在也一样。他直到今天都在创作状态中,这是特别棒的地方,都不是一年,是十几年如一日,一直保持高度的创作状态,特别佩服,是我的榜样。
《经理人》:你们这些艺术家一直保持旺盛的状态,动力是哪来的?难的时候没有想过放弃吗?
王潮歌:我觉得是与生俱来的。艺术家不会有放弃这种状态,艺术工作者这事干烦了,有可能不想干了。真正的艺术家进入极度的创作状态,你们觉得我苦,我们自己觉得乐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