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涛
在中国,推动整个商业车轮往前走的技术和生态圈基础都还在邻居那里,我们还在吃人口红利,创新成本也比邻居高出许多。
过去一年,我听到了很多对中国创新保持乐观的声音。它们大多传达出这样的信息?中国的创业者越来越多,基于国内本地化需求的创新产品也越来越多。更让人欣喜的是,它们不再是简单的抄袭。当然,微信、小米在国际市场上获得的声誉也会被拿来说事。
我不否认这一切,但也没那么乐观。要我说,那些创新只是因为我们正在采摘邻居院里果树上低垂下来的果子而已。
“采摘果树上低垂下来的果子”,美国人用这个比喻来形容只挑容易的做。美国媒体和经济学家们争论近百年来的高速增长是否可持续时,这句话经常出现。这场争论的一个基本论点是,从1870年代开始的科技飞跃是美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之一,但现在看来,容易攻破的技术都已经被攻破了,基因等技术依然看起来发展缓慢。他们觉得美国已经采摘完果树上那些低垂的果子,接下来可就没那么好过了。
我无意探讨美国的高增长是否可持续的问题,但的确是技术商用的发展在支持过去一百多年的高增长。这不仅是对美国而言,整个世界皆受惠于此。如果非要借用这个果树的比喻,那就像是其中一家的果树枝叶繁茂越过了围墙,让周边邻居也得益了一样。
推动整个社会往前的创新通常都表现出这样的特质:技术的发展降低了一些产品和服务的成本,然后这项技术得以被广泛使用,更多人能在其基础上建立起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并逐渐形成生态圈;良好的生态圈使得成本进一步下降,技术进一步发展,好多主意更容易被实施,创新也更容易产生。
英特尔和微软就是这样的例子。它们使个人电脑价格大幅降低,并且使其能够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等复杂计算之外的日常生活。此后在这个生态系统上发生的一切创新,我们都是见证者。
另外一个好例子是乔布斯让苹果无中生有出的iOS、App Store和整个苹果生态圈,最近则是云计算?在过去几年里,它的价格不断降低,可靠性和易用性也在上升,而在其基础之上生长起来的生态圈,让创业公司在云上建立起自己的生意这件事变得越来越容易。
将一个图标改得更抓眼球当然也是一种创新,但能创造更多创新的一定是前面那种。若拿这个标准审视国内一年的创新,就会觉得它们没那么令人欣喜了。
嘀嘀打车的确解决了让我们抓狂的打车问题,当然它也建立在iOS或者Android生态之上。一些硬件创业也让人耳目一新,但我仍然认为这不过又是采摘了一轮邻居家的果树。
换一个角度,你只需去问问中国创业者现在用的是什么设计软件,更想用哪家的云计算来架构自己的软件,哪些开发工具让他们的效率大为提高……你就会发现,我们大多还是受益于邻居而已。
我甚至觉得中国创业者的创新能力仍在受到束缚。也许和前几年相比,少了些来自大公司的恶意抄袭和竞争,但由于没有健康的生态,创新成本依然比国外同行高很多。
中国的创业者甚至无法寄希望于国内的大公司?它们还不能挑起建立起健康生态的责任。即使中国本土公司嚷嚷云计算多年,但无论是技术、价格,还是对用户信息不够负责的态度,对使用者都是一种折磨,更遑论建立起一个健康并催生创新的生态圈。
当然在讨论这个问题时,或许会有人拿出一些产品令人瞠目的用户增长数据,但请将这些数字和制造业受益于人口红利的原理视为一致。中国人口实在太多,这个市场依然有大片空白。
用好邻居果树上的果实,以及利用好中国市场广阔的机会,这些都没错,甚至仅仅是这两点就足以让中国的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行业继续发展。只要产品做得还不错,就一定会有惊人的成长空间。而且,在未来几年,技术也一定会更多地颠覆传统行业,给技术公司带来更多机会。
但到底有多创新?嗯,我买一台面包机做出了超级好吃的馒头,这算是多大的创新?别自己骗了自己。
徐涛是本刊驻硅谷的主笔,关注TMT以及商业与文化的交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