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目前环境下, 一旦出现食品安全事件,就算食药监部门措施得当,行动迅速,也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清查问题食品,往往成效还不明显。近期杭州亨氏联合有限公司生产的AD钙高蛋白营养米粉铅超标和上海福喜有限公司过期肉食品事件,都说明了这一点。
在人力物力严重不足的情况下,面对点多线长面广的食品经营者,如何开展科学、高效的监管以捍卫食品安全?成都市成华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做法表明,这个问题完全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来解决。
该局破解食品安全监管难题的利器,正是从澳大利亚引入、并经过自己探索建立起来的食品安全电子溯源系统—运用手机应用程序和云计算技术,将数量庞杂的食品基本信息、生产厂商及销售经营者信息等数据检索和跟踪交给电脑及信息网络去处理,再利用日益普及的智能手机将结果还原,让消费者知根知底。如此,就能构建涵盖生产、流通、销售环节的食品安全溯源系统。
据介绍,该电子溯源系统将从生产环节开始,在生产加工的食品外包装上加贴具有防伪功能的食品电子身份证(电子溯源芯片)。这是一个看起来薄薄的“纸片”,具有一个全球唯一的序列号,一旦出厂就无法更改. 只要贴上这个产品,食品也就有了原始合法的出生证明. 从生产到流通乃至销售的每一个环节,只要50毫秒的时间,就可以录入和读取相关信息。在此过程中,所有的信息都会被上传到数据库。
从生产环节开始使用这个芯片,可以做到每一个独立包装的产品生产时间、生产班次和生产标准等都有精确记录。一旦进入销售环节,芯片还能记录产品经过每一级供应商的详细信息,相关信息将实时上传到数据库,直到这个产品被消费者购买。有了这个芯片,任何一个环节都可以通过扫描读取并验证每一个产品的相关信息。比如,消费者担心的不良企业更改生产日期的问题:无论怎么改外包装上印刷的生产日期,芯片记录的时间是无法更改的,一旦撕开就无法再显示信息,也就无法销售了。最为重要的是,每一个使用智能手机的消费者只要下载一个免费的软件,即所谓的APP就可以把自己的手机变成一个功能强大的“验证器”。
如果企业在生产时就给产品加贴电子溯源芯片,那么,一旦发现产品有问题,则无需再一家一家企业、一个一个仓库和柜台地去进行排查,而是在确定召回的同时,即可通过数据库输入相关产品名称及生产批号,得知问题产品所在的城市、销售商及库存信息并同时发出召回令,这样产品就将在下一秒无法再通过扫描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