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中旬,在北京市工商局信息机房,排列着数十台两米高的网络设备,全市55家行政部门传送的3605.31万条企业信息就储存在这些设备中,并通过北京市企业信用信息网对外公示。随着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深入实施,这些信息的价值日渐凸显。
面对改革大潮,北京市工商局沿承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十几年的经验,不断完善企业信用信息公示平台,使之成为加快工商职能转变、顺利推进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的强力支撑。
探索“信息之路”
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实施以来,北京市各类市场主体数量明显增加。据北京市工商局统计,全市仅3月份就新设企业1.56万户,同比增长67.75%;登记企业名称3.62万件,日均登记量高出上月91.02%。
变化不仅发生在市场中,也体现在社会公众对企业信用信息的迫切需求上。3月份以来,北京市企业信用信息网的访问量日渐攀升,日均查询量21.8万户次。
“近两个月,每天都要接到几十个咨询电话,大部分是查询企业信息的。”北京市工商局企业信用监督管理处负责人说,“目前,企业信用信息网运转平稳,群众能够通过手机、电脑等随时随地查询企业信息。”
北京市工商局副局长贺庆财说:“经过多年探索发展,北京市企业信用信息网已成为我市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基石,是企业信用信息汇集的关键节点,也是社会各方共同参与企业信用监督、获取企业信用服务的重要载体。”
2002年,北京市工商局以“市场主体不良行为警示系统”为试点,推动市政府颁布了《北京市行政机关归集和公布企业信用信息管理办法》。这是我国第一部关于企业信用信息管理方面的地方政府规章,也标志着北京市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正式起步。2003年6月,北京市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开始对社会公众提供网络查询服务。
“当时的信息查询手段相对简单,只能提供企业基本信息,但理念和措施是超前的。”企业信用监督管理处负责人说。
2005年,北京市政府办公厅出台《北京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方案》,明确提出由市工商局牵头,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本市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方案。
2012年12月18日,北京市政府出台了由市工商局起草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信用监管推进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意见》。该意见明确要求由工商部门牵头,建设体系完整、职责明确、运行规范、监管有力、公开透明的企业信用体系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并提出将企业信用信息网建设成为全市统一的信用监管和综合服务平台。
2013年年底,北京市企业信用信息网顺利完成升级改造,向社会公众提供更为全面、准确、及时的信息。
国家工商总局、北京市政府高度重视北京市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建设工作,有关领导多次听取市工商局汇报并予以充分肯定,从制度保障、统筹协调、工作安排等各方面给予支持。
今年3月13日,由国务院法制办、国家工商总局等部门组成的调研组,到北京市工商局开展《企业信息公示条例》立法调研,充分肯定了市工商局牵头开展的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相关负责人表示,北京市前期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为《企业信息公示条例》的草拟提供了有益借鉴。
突破“信息孤岛”
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各类信息散落在财政、税务等部门及行业协会。“过去,很多政府部门和管理机构虽然掌握着本领域、本行业的企业信用信息,但互相缺少共享和交流,使得信息价值打了折扣。”企业信用监督管理处负责人说。
突破“信息孤岛”,让信息物有所值,就必须搭建起沟通信息的桥梁。
在2014年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会议上,北京市工商局局长杨艺文指出,要充分发挥工商部门拥有市场主体数据资源的优势,以“经济户籍数据库”为基础,建设跨部门信息共享平台和企业信用信息公示平台,实现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互联互通,为改革提供基础保障。
按此要求,北京市工商局建立了动态信息归集机制,将分散于各行政部门的信息汇总整合、分类存储,形成信息资源库,为综合评判企业信用创造了条件。
企业信用监督管理处负责人介绍:“为解决各部门间信息化水平高低不一的问题,我们率先确立与市场监管密切相关的28个企业信用信息重点归集单位,明确了基础信息、许可资质等391项信息归集项目。”
在明确的任务导向下,北京市工商局以自有经济户口信息为基础,广泛归集企业身份信息、许可资质信息等企业基础信息,着力归集相关申诉举报、检验检测、司法裁判等信息,重点归集涉及纳税、信贷、食品药品安全、消费服务等领域的行政处罚和行政强制信息。
现在,登录北京市企业信用信息网,在搜索框中输入企业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姓名等关键词,就能对企业信用、无照经营查处、商品服务质量以及任期限制“黑名单”等内容进行检索。36家行政执法单位以及2个中央直属部门提供的32.16 万条行政处罚信息,全面、系统、客观地反映了企业的综合信用水平。
构筑“好人机制”
掌握信息是基础,用好信息更关键。“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的最终目的,就是在市场中建立‘好人机制’,让诚信者一路畅通,让失信者寸步难行。”贺庆财说。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信用体系是软环境,看不见摸不着。但通过集纳、整合、共享、公示,企业信用信息便能成为管理市场秩序的“参谋部”,衡量商事主体信用的“度量计”,引导公众消费选择的“指路标”。
据信用监督管理处负责人介绍,近期一名公司老板来市局办理企业变更手续时,工作人员发现他隐瞒了服刑经历,处在犯罪人员任职限制期限内,依照《公司法》有关规定,不得担当企业法定代表人,于是依法对其进行处理。
“我局利用市高级人民法院提供的35.8万条刑事司法裁判信息,建立了犯罪人员任职限制数据库,在市场准入环节依法实现了信用惩戒要求。”信用监督管理处负责人说,“通过企业信用信息的共享应用,企业协同监管得到加强。”
据统计,2012年北京市企业信用信息网向其他行政部门提供信息228.9万条。其中,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将155.97万条企业、个体登记基本信息嵌入社保登记系统,加大了对未参保企业的监管力度。
“信用监管不单靠政府行为,更多借助市场之手来实现。”贺庆财说,“市场经济中的竞争机制,是激发市场活力的根本,我们用政府的有形之手,将企业信用行为信息投放到市场中,推动市场的无形之手,影响干预企业的竞争能力,制约企业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是工商部门管理市场秩序的根本方法。公开透明的企业信用信息,将对企业形成强大的信用约束力。”
据统计,金融机构一直是北京市企业信用信息网的访问大户。交通银行北京分行信贷部负责人周国玺证实了这一情况,他说:“银行信贷员在给企业做贷款时,都会登录企业信用信息网,核实申贷企业提交的信息是否真实,考量它们的经营状况,这为防止不良贷款设下了防护网。”
一处违法,处处受限。企业信用信息公示为失信企业亮起了“红牌”。如果企业长期存在不良记录,不仅无法从银行贷款,行业协会的评优评先会将其排除在外,消费者和客户也会对其“敬而远之”。
失信者被惩戒,守信者会得到褒扬。北京市工商局联络各行业协会,将企业信用记录档案及信用评定结果纳入企业信用信息网。目前,企业信用信息平台已经归集北京市私营个体协会优秀个体工商户和优秀私营企业信息、北京室内装饰协会室内装饰行业诚信企业信息以及中国航空运输协会民航运输销售代理资格认可证书信息2000余条。
筑牢“监管路基”
谈到北京市企业信用体系的未来建设,贺庆财表示,北京市工商局将进一步完善以经济户口为索引、集企业优劣行为于一体的全市性电子化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在此基础上继续建设纸质资料企业信用信息档案库,以提供更为翔实的企业信用行为证据材料。
除了两大数据库外,北京市各区县分局乃至工商所将结合辖区实际情况,形成更细化的内部企业信用数据库。这些数据库须全面反映辖区经济发展、企业征信以及资本物流等情况,与市级企业信用数据库形成互补,积累一定时期,工商部门以及政府各部门就可以有效地判断风险点和重点管理的企业,有的放矢地控制风险,有重点地实施监督管理。
“基层工商机关在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中也承担重要任务。”前门工商所所长朱杨青说,“一方面我们要摸清辖区的经济户口情况,为信用监管打好基础;另一方面基层干部也要提升业务素质,更好地适应信息化条件下监管方式的转变。”
“市场经济归根结底以信用为基础。”贺庆财说,“包括注册资本登记制度在内的各项改革,要改变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市场管理思维,将市场应管的交还市场调节。完善的社会征信体系是市场之手发挥作用的保障。”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形势下,社会各界对于建立完善的社会征信体系呼声强烈。北京市工商局多年的实践证明,工商部门作为拥有市场主体资料最充分的行政单位,在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中占据重要位置。在此背景下,工商部门必须加快职能转变,积极探索信用监管模式,并协同相关部门为社会提供综合性的企业信用评估信息。
目前,北京市工商局已确立了包括信用信息收集归纳标准、稽查采集企业个体信用信息、整理归纳企业个体信用信息、内外有别公示失信信用信息、部门联合惩戒失信企业个体、企业个体失信行为修复管理在内的六大任务,进一步推进企业信用信息公示。
“只有筑牢‘信用路基’,市场秩序才能更加规范,市场监管才能更加到位。”贺庆财说,“信用管理建设是市场秩序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在这一领域的作为将极大地拓展工商部门的市场秩序管理空间,从而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服务和保障。但由于它是基础性工作,因此要有‘功不在我’的品质,用几年乃至更长的时间,积极作为,打好信用管理基础,全面撑起信用经济的蓝天。工商部门将加强改革创新,在企业信用体系建设领域不断探索,为保障市场秩序、服务经济发展再创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