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检官网截图)
浙江在线-健康网1月18日讯(浙江在线见习记者 施佳琦)不想再看到“灵丹妙药”的广告,更不愿看到地沟油、假驴肉坑人害人的消息,近日,最高人民检察院下发《关于加大食药领域公益诉讼案件办理力度的通知》(下称《通知》),明确把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问题作为线索摸排工作的重点,让消费者离这个目标更近了一步。
针对食品、保健食品等食药违法广告,最高检“多管齐下”,加大食药领域公益诉讼案件办理力度,破解“问题”食品药品惹众怒却难“吃官司”的困境;重点关注广告代言人的违法行为及监管部门是否不作为、乱作为,倒逼监管部门积极履职、提高监管效率,让虚假医药广告“表演艺术家”没有舞台;对食药领域民事公益诉讼案件,探索惩罚性赔偿,让违法者“痛到骨髓”……
《通知》还要求各级民行检察部门要加强食药领域公益案件线索摸排工作,并重点关注“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专项立案监督活动”挂牌督办的案件,并积极争取“两法”(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平台向民行部门开放端口,及时了解食品药品安全领域行政执法信息,积极从群众举报和新闻媒体的报道中发现有价值的案件线索。
近年来,食品、保健食品等食药违法广告屡禁不止,食药安全堪忧。究起主要原因,无外乎以下几点:监管力度不够,监管衔接存在空当,违法者风险小、获利高。去年7月,国务院食品安全办等9部门就曾印发《关于开展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整治方案的通知》,在全国范围内部署为期一年的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整治工作。浙江食药监省局牵头成立全省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工作机制。
截至去年年底,浙江省共检查保健食品生产经营企业11873家,责令整改221家。按照总局专项整治抽检计划方案,省局联合省局稽查局和阿里巴巴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对网络涉嫌非法添加和夸大宣传保健食品开展专项抽检监测,现40批次食品、保健食品专项抽检任务已完成。同时在全省2017年度保健食品抽检任务中突出对专项整治行动相关的涉嫌产品抽样检验,共开展保健食品抽检1106余批次,发现不合格和问题产品6批次,并对不合格产品及相关企业依法进行了核查处置。
保障食品药品安全,是建设“健康中国”的重要任务。最高检此次出台的这套“组合拳”,将更有力保障地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综合自检察日报、国家食药监总局官网、澎湃新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