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杜学峰
国务院食品安全办等十部门近日联合下发《关于加强食品安全谣言防控和治理工作的通知》,明确谣言涉及的当事企业是辟谣的第一责任主体,并要求严厉惩处谣言制造者和传播者。(7月27日《人民日报》)
要说当下,人们对什么最重视,莫过于对食品安全的重视。每个人都离不开衣食住行,首要的便是穿衣、吃饭。衣服可以穿得“次”一点,但是每天的进食却直接影响到身体健康。随着公众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日益提升,一些别有用心之人便利用公众的心理,对食品安全造谣生事,导致社会上对食品安全问题显得过于紧张,以至于信任度急剧降低。如今,十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加强食品安全谣言防控和治理工作的通知》,要求严厉惩处谣言制造者和传播者,为的就是遏制食品谣言,让食品谣言不至于伤害公众的信心。在笔者看来,要遏制住食品谣言,网络空间还需加把力。
“一传十,十传百”。这是传统社会交往模式的信息传递方式。而在信息化时代,信息传播速度犹如滚雪球般,已经演变成了“一传百,百传万”了,尤其是一些食品谣言,可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较短的时间内传递到千家万户手机上,就在于网络传播的及时有效。我们打开微信朋友圈,随时可见食品谣言满天飞,诸如“玉米转基因”“西红柿催熟”等等。某些别有用心者利用公众关注食品安全的心理,恶意制造食品谣言,打击对手;更有些网络自媒体,编造耸人听闻的标题,制造传播食品谣言,以达到提高点击率,谋取利益的目的。
公众关注食品安全,是人之常情,但是却被某些别有用心之人所利用,实在是可悲可叹。而食品谣言的危害也极其大,某些食品厂商可能会因为一条编造的食品谣言,面临生存窘况,直至倒闭。而一条条食品谣言的累积,会影响社会消费心理,导致社会信任度不断降低。
在信息化时代,谣言不存在“不攻自破”的说法,只有主动出击,才能抵制谣言。只有遏制住食品谣言滋生的土壤,才能够重拾消费者的信心。如今,国家已经出台了防控和治理食品安全谣言的通知,意在全社会清除谣言滋生的土壤。只有让食品安全谣言制造者与传播者受到应有的处罚,才能够让食品安全回归常态。奉劝那些网络空间的食品谣言制造者和“搬运工”,切莫再度污染食品安全良性运行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