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德斌
夏季来临,酸奶在不知不觉中悄然涨价。近日记者在市场调查中发现,今年夏季各大乳企自称的所谓“高端酸奶”产品明显扩容,通常一杯200克的酸奶价位在10元左右。仔细对比就会发现,酸奶价格的高低其实和代表营养价值的“菌种”多少并不成正比关系。除了少量的“重量差”外,其实商家标称高价的“噱头”只是一些所谓的风味和少量谷物、燕麦等添加物而已。(据7月6日《北京青年报》)
酸奶好喝,营养又高,很多人都喜欢。市场上销售的酸奶品种繁多,各种配方、概念、花样都有,价格亦参差不齐,部分高端酸奶比低端酸奶高出数倍之多。如果仅从表观上看,消费者很容易会产生物有所值的想法,认为高端酸奶贵的有道理,一分价钱一分货嘛。可是,从媒体调查和专家意见来看,高端酸奶与低端酸奶营养价值差距不大,其所宣传的各种概念,实际上只是“噱头”,为的就是卖高价,从而赚取更多利润罢了。
单纯按照制造工艺标准看,酸奶属于发酵型奶,与普通牛奶相比,对原奶质量要求较高,营养元素保存较好,相对而言营养价值也较高。而且酸奶容易被人体吸收,没有乳糖不耐症的问题,食用人群广泛,亦是近年来增长较快的品类。不过,酸奶的保质期较短,低温冷藏酸奶仅有数天至数十天的保质期,常温酸奶也仅有半年左右,这就导致其销售周期较短,销售区域半径受到限制,商家需要采取快销模式,尽量降低产品过期造成的损失。
由此可见,商家为了促进销售,有意推出各种概念酸奶,玩弄销售“噱头”,就是为吸引消费者注意力,给消费者植入高价高端的心理意识,从而打差异化营销战,以高带低,促进整体销售。毕竟按照消费规律,普通商品价格越高,其消费群体越小,销量也就有限,反之亦然。
显然,高端酸奶价格虽高,但销量比不上低端酸奶,并非主要的利润来源,只是为了树立起品牌的高贵形象,以此拉动低端酸奶的销量。这是很多商家玩弄的营销把戏,同品牌的同类商品,仅有细微差异,价格标准却能差一大截,当你觉得高价商品太贵,消费不起时,就会感受到低价商品的物美价廉优势,还会产生一种捡了便宜的印象,实则却是中了商家的“计”。
这种“耍花腔”式的营销策略,虽然有些故弄玄虚,但并未违反价格法,属于商家的自由定价权。而且,因为类似商品都是市场化竞争,定价标准要考虑到其它商家的竞争压力,也不会弄得太离谱,毕竟超出合理价位的话,则就曲高和寡,难以卖出去,全部砸在自己手里,也是不划算的。